光纤光缆是一种由一根或多根光纤组成的通信电缆,主要用于光信号传输。随着传统通信市场需求的修复,以及智算中心对光纤光缆需求的爆发,未来的几年内,光纤光缆行业将回到增长周期。
一、产业链
光纤光纤光缆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及光纤光缆设备,原材料包括聚乙烯、光纤涂料、光纤预制棒、光纤束管料等,光纤光缆设备包括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中游为光纤光缆生产制造及光纤光缆解决方案提供商;下游应用于电信市场、智能电网、数据中心、轨道交通、医学激光、军事传感等领域。
中国光纤光缆产业链呈现“上游高壁垒、中游强制造、下游多元化”特征:上游高端材料(如光纤涂料)和设备(沉积炉)进口依赖度超70%,但预制棒国产化率已突破80%;中游凭借规模效应(全球50%产能)主导光缆出口,但同质化竞争导致毛利率低于10%;下游受益于5G建设(单省5G光纤需求超百万芯公里)、东数西算(数据中心光互联年增速25%)及国防信息化(军用光纤年采购超50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3000亿元。未来需突破超低损耗光纤(衰减≤0.16dB/km)、空分复用技术(多芯光纤容量提升7倍),并加速海缆(亨通中天全球份额升至15%)、硅光集成等高价值环节布局。
二、上游分析
1.聚乙烯
(1)产能
2024年聚乙烯产能增速11%,达3431万吨/年,西北、华东、华北为主要产区。2025年聚乙烯产能将达3630万吨/年。
(2)重点企业分析
国内重点聚乙烯企业在资源获取上,通过自身开采、合作等多种方式保障原材料供应,在国内多地及海外布局生产基地。技术层面,企业不断研发创新,拥有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涵盖多种聚合方法,在产能上规模不一但都在不断提升,产品从基础品类到高端、定制化产品,满足不同市场需求,整体呈现出多元化、创新化发展态势。
2.光纤光缆材料
当前,光纤光缆材料处于持续变革中。光纤预制棒领域,中国企业产能提升、技术先进,实现基本自给,制备设备优化,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提高,新型材料引入,规格形状创新。光纤涂料全球市场规模稳步扩大,亚洲尤其中国需求旺盛,产品类型多样,光引发型和聚合物型份额逐年上升。产业链各环节协同高效,为行业发展奠定基础。随着5G、FTTH 等通信技术推进,对光纤光缆材料需求持续增长,前景广阔。
3.光纤光缆设备供应
光纤光缆上游生产设备主要包括光纤预制棒制备设备、光纤拉丝设备以及护套成型设备,其中CVD设备和高速拉丝设备的国产化率逐步提升但高端市场仍由Veeco、西门子等国际企业主导。检测设备涵盖光学性能测试、物理性能测试以及智能监测系统,高端OTDR和光谱分析仪仍依赖库尔特、安立等进口品牌,但华为、纤测道客等国内企业在智能诊断领域取得突破。重点企业包括国内的长飞光纤、亨通光电、烽火通信、中天科技,以及国际的康宁、住友电工、Veeco等。
三、中游分析
1.光缆总长度
光缆线路总长度稳步增加,截至2025年3月末,全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7454万公里,同比增长13.7%。
2.市场结构
接入网光缆、本地网中继光缆和长途光缆线路所占比重分别为59.2%、39.3%和1.5%。
3.光缆产量
近年来,我国光缆产量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2024年中国光缆产量达26870万芯千米,同比下降18.2%。2024年第一季度光缆产量达5652万芯千米,同比下降5.4%。
4.光纤接入情况
=千兆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稳步推进,截至2025年3月末,光纤接入(FTTH/O)端口达到11.8亿个,比上年末净增2085万个,占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的96.5%。
5.重点企业分析
目前,中国光纤光缆相关A股上市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共13家。浙江省共有8家,排名第二。广东省和河北省均为7家,并列第三。
四、下游分析
1.电信市场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通信业整体运行平稳,电信业务量收保持增长。电信业务总体平稳。一季度,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469亿元,同比增长0.7%。按照上年不变价计算的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7.7%。
2.智能电网
当前智能电网市场在政策驱动、技术创新与能源结构转型的协同作用下,加速向智能化、数字化与绿色化深度融合方向升级,核心聚焦于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优化能源配置效率及构建安全韧性电网体系。2023年中国智能电网市场规模约为1077.2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31%,2024年市场规模约为1160亿元。2025年中国智能电网市场规模将突破1200亿元。
3.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建设协调推进。三家基础电信企业持续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截至2024年底,向公众提供服务的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架数量83万个,推动提升算网协同和调度能力,提供更加多元化算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