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2025年中国汽车电子产业链分析
2025-05-09 来源: 文字:[    ]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和汽车制造业的持续革新,汽车电子技术已成为推动汽车工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一、产业链

汽车电子产业链上游为零部件及元器件,主要包括传感器、激光雷达、车载摄像头、显示屏、CPU、FPGA、软件算法、通信模块、动力电池、电机、电子真空泵、ESP等;中游为系统集成,主要包括驾驶辅助系统、车辆控制系统、车辆联网系统、安全舒适系统;下游为整车,主要包括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汽车服务。

中国汽车电子产业链呈现“上游核心部件依赖进口,中游系统集成快速突破,下游整车智能化差异化竞争”的格局:上游激光雷达、车规级芯片(如MCU)国产化率不足20%,但华为MDC、地平线芯片已实现装车突破;中游ADAS、智能座舱系统自主率超40%,德赛西威、华阳集团进入全球供应链;下游新能源车渗透率加速提升(2023年Q3达33%),带动800V高压平台、碳化硅器件等技术创新。未来需突破车用AI芯片、高精度地图、车规认证体系(如ISO 26262)等瓶颈,同时强化“软件定义汽车”能力(如SOA架构),推动汽车电子产业向高附加值环节升级。

二、上游分析

1.传感器

(1)市场规模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市场之一,智能传感器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23年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为1336.2亿元,2024年约为1470.5亿元。2025年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超过1600亿元。

(2)重点企业分析

中国智能传感器行业在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实力雄厚的智能传感器企业,如歌尔股份、汇顶科技、韦尔股份、华工科技等。这些企业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还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2.激光雷达

(1)市场规模

受无人驾驶车队规模扩张、高级辅助驾驶中激光雷达应用渗透率提升、以及机器人及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需求的推动,中国激光雷达市场驶入快车道。2023年中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约为75.9亿元,2024年约为139.6亿元。2025年中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达240.7亿元,2026年将增长至431.8亿元。

(2)竞争格局

2024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前装标配激光雷达的前三大供应商,速腾聚创、华为、禾赛科技的合计市场份额达到86.5%。图达通排名第四,市场份额达13.4%。

3.CPU

(1)市场规模

CPU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桌面和服务器,每台桌面通常只有一颗CPU,而每台服务器的CPU数量不定。2023年中国CPU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160.32亿元,同比增长7.8%,2024年约为2300亿元。2025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484亿元。

(2)重点企业分析

CPU芯片行业目前呈现出多元化竞争格局。Intel和AMD作为两大巨头,在个人计算机和服务器市场上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态势。同时,国产CPU制造商如龙芯、兆芯和海光等也在积极布局市场,取得了显著进展,逐渐打破了国外厂商在高端市场的垄断地位。

4.FPGA

(1)市场规模

FPGA是一种可编程的集成电路,随着数据中心建设,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等新兴市场的加速发展,FPGA规模持续增长。2023年中国FPGA市场规模约为249.9亿元,较上年增长19.68%,2024年约为279亿元。2025年中国FPGA市场规模将超过300亿元。

(2)重点企业分析

FPGA竞争格局高度集中,主要由Intel(含Altera)与AMD(Xilinx)等少数几家国际巨头主导,国内外技术水平差距较大,但正在快速发展,在40-55nm和28nm制程技术上,本土厂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5.动力电池

(1)销量

2025年3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为118.3GWh,环比增长18.0%,同比增长54.3%。1-3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产量为326.3GWh,累计同比增长74.9%。3月,我国动力电池销量为87.5GWh,环比增长30.7%,同比增长46.9%。1-3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销量为217.3GWh,累计同比增长51.3%。

(2)重点企业分析

动力电池在工业中作为关键能量源,为电动车辆、储能系统等提供动力和电能存储,推动工业向绿色、高效方向发展,而随着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市场对动力电池的需求急剧增长,技术不断进步,政策大力扶持,使得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兴起以满足市场需求。

三、中游分析

1.市场规模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销国,近年来,我国汽车电子行业稳步发展,产业能力不断提升。2024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约为1.22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0.95%。2025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达到1.28万亿元。

2.市场结构

从汽车电子的细分市场分布来看,整体竞争较为激烈,市场份额相差不大。其中占比最多的是动力控制系统,占整体市场的28.7%。其次为底盘与安全控制系统,占比26.7%;车身电子占22.8%,车载电子占21.8%。

3.投融资情况

当前中国汽车电子投融资市场呈现“高阶自动驾驶降温、国产替代硬科技与车规芯片成新焦点”的格局。IT桔子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电子已披露投资事件共3起,已披露融资金额约为0.9亿元。

4.区域分布情况

长三角以上海、江苏、浙江为核心,依托完整的产业链和国际化优势,在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电子等领域领先;珠三角以深圳、广州为中心,凭借强大的电子制造业基础,在车载电子、智能驾驶系统等方面表现突出;京津冀地区以北京、天津为核心,依托科研资源和政策支持,在自动驾驶、车联网等领域具有领先优势;中部地区以武汉、合肥、长沙为代表,依托汽车制造业基础,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子和智能网联汽车;西部和东北地区则以重庆、成都、长春等城市为核心,逐步发展汽车电子制造和系统集成。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普及,汽车电子产业的区域分布将进一步优化和扩展。

5.重点企业分析

目前,中国汽车电子相关A股上市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共14家。浙江省和江苏省分别有10家和9家,排名第二第三。

四、下游分析

1.乘用车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5年3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57.4万辆和246.8万辆,环比分别增长44.2%和36%,同比分别增长14.4%和10.4%。2025年1-3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651.3万辆和641.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1%和12.9%。

2.商用车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5年3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3.1万辆和44.7万辆,环比分别增长35.8%和42.8%,同比分别下降1.4%和2.4%。2025年1-3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04.8万辆和105.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1%和1.8%。

 

文字:[    ]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