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程中,有一个里程碑式的节点,那就是石墨负极的应用。石墨以比容量较高、充放电平台低、循环稳定、成本低等优点,成为了最主流的负极材料。1991年,日本科学家吉野彰采用石墨类材料作为负极、钴酸锂作为正极,构建了现代锂离子电池雏形,开启了锂离子电池商业化之路。锂离子电池发展至今,衍生出磷酸铁锂、镍钴锰酸锂、镍钴铝酸锂等多种正极材料体系,但石墨类负极材料体系一直沿用至今。
在“双碳”目标及“能耗双控”战略背景下,人造石墨源自化石能源、高能耗等问题凸显,我国的负极材料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周期。天然石墨由于无需石墨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等优点,在各种应用领域的渗透率将逐步提升。在动力电池领域,由于苛刻的使用环境,对负极材料比容量、一致性、倍率、低温性能等要求很高,人造石墨仍将继续占据主流位置。但人造/天然石墨复合材料,由于成本和性能的良好平衡,市场占有率将逐步提升。在消费电池领域,由于不需配组、循环要求相对较低,天然石墨仍将继续占据主流。随着可穿戴设备等新一代消费电子产品的迅猛发展,对于安全性、体积能量密度的要求日益提高,高端产品占比也将随之逐步提高。在储能电池领域,对成本要求较高,且针对特定的应用场景,对安全性、循环性、一致性等某一个或多个特定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预计天然石墨复合材料将成为最佳选择。
据统计数据预测,2022年中国石墨负极材料市场规模为400.52亿元,2027年中国石墨负极材料市场规模达到1187.48亿元。2022-2027年中国石墨负极材料市场规模预测如下:
图表 2022-2027年中国石墨负极材料市场规模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