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谁掐住中国汽车改装喉咙?
2007-12-11 来源:中国汽车网 文字:[    ]

  喜爱改装的人都知道,日本的改装法规是全球有关改装的法规中最为详细的。那我们今天的话题就从日本说起。

  日本是亚洲国家中经济发展最早的,而它的“暴走族”(飞车党)也是最猖狂的。他们不但是把车改装得非常厉害,而且经常在公路上集结进行非法赛车。这一现象招致了政府部门的强力严打,国时也催生了民用车改装法规的形成。

  在日本现行的法例中,将改装车分为了以下四大类:一、对于基础性的改装,完全无须申请,只要通过车检便可取得牌照;二、超范围的改装需要向“陆上运输局”申报改装内容,更改汽车登记的内容,但无须事前审查;三、改造车辆需由取得日本整备师协会颁发证书的专业技师完成;四、车辆改装后不符合日本的[保安基准](相当于GB国家安全标准)的不予发牌。

  日本国内的(改装)零部件生产商非常合作,各自组织了不同的专业协会,来和当局共同协商各项标准的拟定和进行业内自我监管,保证产品符合道路交通法和保安基准(日本安全标准)的限制和标准。例如生产运动型排气管制造商便组织了“日本运动排气管制造商协会JASMA”,所有JASMA的认定品都能满足保安基准内的排放和噪音限制,亦即是“指定部品”。日本的改装法规列明了八十多项可以无须申报的指定部品,车迷们只要购买这些认证了的配件来改装,便可有品质和法律上的保证。如果改装幅度超出指定部品的范围,但依然符合保安基准的标准,例如更换发动机,自排变手排,甚至是两驱改四驱车等,车主都可以向陆上运输局申请,检测合格后便可合法地上牌。

  由此看来,日本改装法规的大原则和其他国家的并没有什么分别。行车安全、环保和不会危害其他道路使用者(包括行人)是最重要的分界线,任何改装一旦涉及到了上述问题都不可能合法地上路。

  在我国,汽车改装法规一直是汽车行业政策法规的红灯区。而在近两年,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这一领域开始出现了重大的转机。在2006年10月份举办的首届上海国际汽车改装博览会期间的中国国际汽车改装业高端峰会上,公安部交通科学研究所监测部主任应朝阳表示,尽管目前针对改装车的政策法规并不明确具体,“但是车辆改装是个趋势,不可阻挡,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引导”。2003年开始实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不得拼装机动车或者擅自改变机动车已登记的结构、构造或者特征”,等于向改装车关上了“门”,但2004年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和《机动车登记管理办法》对此又稍微有所松动,给出一些可以改动的细节。他表示,有关部门会逐步确立一些规定,而第一步应该从允许原厂或原厂认可的改装机构对车辆进行改装开始。

  一同出席高端峰会的国家工商总局法规司司长、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专家组成员王学政则表示,首先要解决对车辆改装单位的资质认证问题。他认为,资质管理应分为两部分,直接影响车辆原来标准和安全系数的,要加强资质管理,进行专项资质认证;而一般性改装,没有影响车辆原来标准和安全系数的,则没必要进行专项资质管理,改为由行业协会进行行业管理。

  细看我国现行的交通法规,在大的原则上与国外的改装法规基本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细节上的解释和执行时的方式。个人认为,改装车是一个国家通向小康路上必然会出现的一个问题。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富裕、汽车人口增加,自然就会出现追求个性化汽车生活的需求。与其禁止,还不如借鉴他国的经验,寻求一个完善法规、教育公民的途径,使国内的改装迷们有一个适当的空间去追求改装的乐趣。
文字:[    ]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