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2017-2022年中国新型城镇化行业前景预测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2017-06-27
  • [报告ID] 99393
  •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行业 新型城镇化
  • [报告名称] 2017-2022年中国新型城镇化行业前景预测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交付方式] EMS特快专递 EMAIL
  • [完成日期] 2017/6/27
  • [报告页数] 页
  • [报告字数] 字
  • [图 表 数] 个
  • [报告价格] 印刷版7500 电子版7800 印刷+电子8000
  • [传真订购]
加入收藏 文字:[    ]
报告简介

报告目录
2017-2022年中国新型城镇化行业前景预测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第一部分 新型城镇化建设——改革背景及路径 23
第一章 中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的背景和形势 23
第一节 中国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 23
一、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分析 23
二、中国城市规模增长情况 23
三、中国重点城市经济指标 25
四、中国各地区城市建设情况 26
五、中国主要城市***展情况 27
(一)东部地区城市群的发展方向与建设重点 27
(二)中部地区城市群的发展方向与建设重点 34
(三)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发展方向与建设重点 41
六、城镇化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52
第二节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分析 54
一、城镇化质量的内涵界定 54
二、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54
三、中国城镇化质量评定分析 55
(一)主要城市城镇化质量现状 55
(二)城镇化质量评分指标情况 60
第三节 中国城镇化产生的问题分析 67
一、中国城镇化建设特征分析 67
二、中国城镇化建设误区分析 71
三、中国城镇化模式困境分析 75
(一)城市区域发展失衡 75
(二)城市规模质量失衡 75
(三)城市功能定位缺失 76
(四)资源环境问题突出 77
(五)城市治理能力滞后 77

第二章 中国新型城镇化政策路径 79
第一节 中央城镇化思路解析 79
一、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大战略 79
(一)城镇化是一国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79
(二)依靠城镇化营造一个国际合作发展的空间 79
(三)城镇化发展要处理好“四化”协调的关系 80
二、释放新阶段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80
(一)中国城镇化拉动内需的规模和潜力是巨大的 80
(二)扩大内需是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动力 81
三、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 81
(一)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81
(二)继续加快保障房建设 82
(三)注***态环境的改善 82
四、城镇化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82
(一)城镇化需要不断强化产业支撑 82
(二)保障粮食安全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 83
(三)城镇化发展需要改革来推动 83
(四)土地、资源能源的集约利用和支撑 84
(五)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84
第二节 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要点 85
一、市场规则 85
二、医疗改革 85
三、财税改革 85
四、土地改革 85
五、国企改革 86
六、金融改革 86
七、城镇化一揽子方案 86
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机制 86
第三节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解读 87
一、城镇化会议基本要求 87
二、城镇化会议“六大任务” 87
(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87
(二)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88
(三)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 88
(四)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88
(五)提高城镇建设水平 88
(六)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 89
三、城镇化会议配套政策 89

第三章 新型城镇化改革路径研究 90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理论概述 90
一、新型城镇化要旨分析 90
二、新型城镇化特点和要求 90
(一)规划起点高 91
(二)途径多元化 91
(三)聚集效益佳 91
(四)辐射能力强 91
(五)个性特征明 91
(六)人本气氛浓 92
(七)城镇联动紧 92
(八)城乡互补好 92
三、新型城镇化的革新方向 92
(一)集约化 93
(二)智能化 93
(三)绿色低碳化 93
四、新型城镇化的推动措施 93
第二节 新型城镇化改革突破口 95
一、土地流转改革分析 95
二、户籍制度改革分析 96
(一)制改综述 97
(二)制度弊端 97
(三)改制内容 98
(四)改革方向 98
三、城市***展战略分析 99
四、新型城镇化利益分配革新 100

第二部分 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模式探索 101
第四章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 101
第一节 国外城市“精明增长”模式 101
一、城市精明增长的内涵 101
二、精明增长的实现措施 102
三、美国精明增长实施策略分析 103
(一)城市增长边界(ugb)管理 104
(二)高密度、更紧凑的发展模式 104
(三)尽可能发展混合用途城区 105
(四)提供公共运输和步行街 105
(五)重振老城区和中心城区 105
第二节 国内新型城市化理论创新 106
一、“节地城市”模式 106
(一)节地城市概念 106
(二)节地城市结构特点 106
(三)节地城市优势分析 113
(四)节地城市应用需求 117
(五)长沙节地城市发展规划 118
二、“立体城市”模式 118
(一)立体城市模式概述 118
(二)立体城市结构特点 119
(一)竖向发展 119
(三)立体城市优势分析 120
(四)天府新区立体城市项目分析 123

第五章 重点区域城镇化模式特征分析 126
第一节 珠江三角洲城镇化模式特征分析 126
一、珠三角城镇化发展水平 126
二、珠三角城镇化特色分析 127
(一)珠三角城镇化发展特征 127
(二)珠三角城镇化发展模式 129
(三)珠三角城镇化的主要动力 131
三、珠三角城镇化发展趋势 132
第二节 长三角城镇化模式特征分析 132
一、长三角城镇化发展水平 132
二、长三角城镇化特色分析 133
(一)长三角城镇化发展特征 133
(二)长三角城镇化发展模式 135
(三)长三角城镇化发展动力 138
三、长三角城镇发展规划分析 138
四、苏锡常地区城镇化案例 140
(一)苏锡常城镇化发展历程 140
(二)苏锡常城镇化驱动机制 142
(三)苏锡常城镇化存在问题 145
(四)苏锡常城镇化发展趋势 146
(五)苏锡常地区城镇化对策 147
第三节 京津冀城镇化模式特征分析 151
一、京津冀城镇化发展水平 151
二、京津冀城镇化特色分析 151
(一)京津冀城镇化发展特征 151
(二)京津冀城镇化发展模式 152
(三)京津冀城镇化发展动力 153
三、北京csd新型城镇化模式 154
(一)规划建设背景与概况 154
(二)规划建设的有利条件 156
(三)区域规划建设的重点任务 158
(四)房山区csd城镇化保障措施 165
四、北京河北镇新型城镇化模式 168
(一)北京河北镇城镇化现状 168
(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利条件 170
(三)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任务 172
(四)房山河北镇城镇化保障措施 180
五、天津新型城镇化中实践探索 182
(一)天津“宅基地换房”的做法与经验 182
(二)城镇化建设中新型市镇旅游业发展 185
第四节 成渝城市圈与双核驱动 185
一、成渝城市圈区域优势 185
二、成渝城市圈战略概述 187
三、成渝城市圈城镇化建设 190
四、成渝城市圈城镇化示范意义 190
(一)空间与城乡“双协”发展 190
(二)培育经济增长板块,构建城市空间体系 192
五、成都双流城乡一体化模式探索 192
(一)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情况 192
(二)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运作模式 193
六、推进城乡一体化过进程中可借鉴的经验 195
(一)规划统筹引导城乡一体化发展 195
(二)改革构建符合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 196
(三)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配套政策保障 197
(四)立足现实,对支撑产业加强引导与扶持 197
(五)推行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产 198
(六)探索改革户籍制度,梯度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 198
(七)统筹城乡就业社保,促进城乡“充分就业” 199
七、成都城乡一体化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实践意义 200
(一)政府主导和市场配置相结合 200
(二)坚持规划先行,同时注重规划的系统性和渐进性 200
(三)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配套支持体系 200
(四)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 201
(五)完善投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 201

第三部分 新型城镇化建设——集约城市 202
第六章 集约型城市建设概述 202
第一节 “紧凑城市”理论概述 202
一、“紧凑城市”概念及发展 202
二、“紧凑城市”的理论要点 204
三、紧凑城市、集约城市的测度 206
四、国际紧凑城市建设案例分析 208
(一)巴塞罗那紧凑城市建设案例 208
(二)温哥华紧凑城市建设案例 208
(三)荷兰紧凑城市建设案例 209
(四)日本紧凑城市建设案例 210
第二节 城市多层次集约化发展模式 211
一、集约化城市发展的特点 211
二、集约化城市发展模式的层次 211
三、集约化的城市规划目标体系 212
四、集约化城市规划原则和规划对策 218
五、规划设计中集约化内容的实施程序 221
六、集约化发展模式的类型与选择 222
七、中国城市群集约化发展模式分析 224
第三节 城市规划与管理发展策略 226
一、理清城市化的战略思路 226
二、区域规划落实国家战略 227
三、加强规范规划行政行为 227
四、制定住房规划保障供给 228
五、综合规划发展城市交通 228
六、改善城市规划编制工作 229
七、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229

第七章 集约城市建设——城市更新 230
第一节 城市更新的基本概念 230
一、城市更新概念的内涵 230
二、城市更新的主要内容 230
(一)城市产业结构调整 230
(二)城市功能定位调整 230
(三)确定城市适宜人口 230
(四)确定城市开发强度 230
(五)城市空间形象定位 231
(六)城市用地布局与结构调整 231
(七)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更新 231
(八)城市文化复苏与更新 231
三、城市更新的目的 231
四、城市更新的分类 231
第二节 城市更新开发策略分析 232
一、城市更新路径选择 232
二、城市更新典型开发模式 232
三、城市更新项目价值链条 234
四、城市更新土地运营阶段 235
(一)前期准备 235
(二)拆迁实施 235
(三)开发实施 236
五、城市更新主要问题解析 237
六、城市更新开发策略分析 240
七、城市工业园区更新方向 243
第三节 城市更新开发相关要素分析 244
一、城市更新与旧城保护 244
二、城市更新与土地置换 247
三、城市更新与生态环境 250
四、城市更新与房地产开发 252
五、城市更新与社会网络 255
六、城市更新与公众参与 256
七、城市更新与创意产业 260
第四节 城市更新项目开发案例分析 264
一、“新天地”项目案例分析 264
(一)项目地块特征 264
(二)项目开发特点 265
(三)项目开发成本 265
(四)项目整体策略 266
(五)“新天地”项目营销艺术 266
(六)“新天地”项目成功效应 267
二、中远两湾城项目案例分析 268
(一)项目地块特征 268
(二)项目开发特点 268
(三)项目开发成本 269
(四)项目整体规划 269
(五)项目开发策略 270
(六)项目经济评价 271

第八章 集约城市建设——城市综合体开发 272
第一节 城市综合体开发现状分析 272
一、城市综合体催生条件 272
二、城市综合体开发分析 272
(一)城市综合体开发背景 272
(二)城市综合体开发优势 274
(三)城市综合体开发标准 275
三、城市综合体开发规模 276
(一)存量市场分析 276
(二)增量市场分析 277
第二节 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分析 278
一、商务驱动模式分析 278
二、商业驱动模式分析 278
三、住宅驱动模式分析 279
四、文化驱动模式分析 279
五、休闲旅游驱动模式 280
六、娱乐驱动模式分析 280
七、会展驱动模式分析 281
八、复合驱动模式分析 281
第三节 城市综合体典型开发案例 282
一、日本六本木 282
(一)项目情况简介 282
(二)项目运营分析 282
二、纽约洛克菲勒中心 283
(一)项目情况简介 283
(二)项目运营分析 283
三、深圳华润中心 284
(一)项目情况简介 284
(二)项目运营分析 284
三、北京国贸中心 285
(一)项目情况简介 285
(二)项目运营分析 286
四、香港太古广场 286
(一)项目情况简介 286
(二)项目运营分析 287

第四部分 新型城镇化建设----智慧城市 289
第九章 智慧城市规划建设概述分析 289
第一节 智慧城市发展建设要素 289
一、智慧城市发展要素分析 289
二、智慧城市的标准及评估分析 290
三、中国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分析 293
(一)智能城市规划及顶层设计 293
(二)智慧城市规划的战略重点 297
(三)主要城市智慧城市建设规划 298
(四)绿色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线路 299
四、智慧城市建设规划要素分析 300
(一)智慧基础设施 300
(二)智慧管理服务 300
(三)智慧相关产业 301
(四)智慧支撑环境 301
第二节 中国智慧城市投资建设分析 301
一、智慧城市的发展概述分析 301
二、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特征分析 305
三、中国智慧城市投资现状分析 307
(一)中国智慧城市投资规模分析 307
(二)中国智慧城市投资领域分析 308
四、中国智慧城市的产业链分析 310
五、智慧城市支撑技术发展分析 310
第三节 智慧城市发展模式及策略分析 312
一、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分析 312
(一)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 312
(二)市场导向型发展模式 312
(三)混合型的发展模式 313
二、智慧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 313
三、政府对智慧城市建设的作用 314
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采取的措施 315
五、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战略分析 317

第十章 智慧城市建设——感知城市 319
第一节 感知城市建设概况 319
一、感知城市建设发展现状 319
二、感知城市区域建设布局 320
(一)环渤海地区 320
(二)长三角地区 320
(三)珠三角地区 321
三、中国感知城市建设覆盖情况 321
四、感知城市建设策略发展分析 321
五、感知城市建设发展前景分析 322
第二节 感知城市重点应用领域 323
一、医疗卫生领域分析 323
二、城市交通领域分析 324
三、城市管理领域分析 324
四、环境保护领域分析 324
第三节 感知城市建设模式及其分布 325
一、以物联网发展为驱动的模式 325
二、以信息基础建设为先导的模式 325
三、以社会服务管理为突破口的模式 325
第四节 感知城市投资建设案例分析 326
一、北京感知城市投资建设 326
二、无锡感知城市投资建设 326
三、武汉感知城市投资建设 327
四、佛山感知城市投资建设 327
五、廊坊感知城市投资建设 328

第十一章 智慧城市建设——无线城市 329
第一节 无线城市发展背景分析 329
一、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 329
二、数据业务流量增长情况 329
(一)数据业务流量增长情况 329
(二)无线业务流量增长情况 334
(三)移动宽带推动数据流量增长 336
三、宽带中国战略规划分析 337
四、宽带中国战略投资规模 339
第二节 中国无线城市投资建设现状 340
一、中国无线城市发展现状 340
二、中国无线城市投资规模 341
三、中国无线城市建设方向 342
四、运营商无线城市投资规划 343
第三节 中国无线城市建设案例 344
一、山东省无线城市投资情况 344
二、黑龙江无线城市投资情况 345
三、湖州市无线城市投资情况 346

第十二章 智慧城市建设——平安城市 348
第一节 中国平安城市投资建设概况 348
一、平安城市建设发展现状 348
二、平安城市建设模式分析 350
三、平安城市运营盈利模式 351
四、平安城市发展规模分析 352
第二节 平安城市应急联动系统介绍 353
一、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发展现状 353
二、城市应急联动建设投资规模 354
三、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区域结构 354
四、中国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应用 355
(一)***应急领域 355
(二)防汛抗旱领域 356
(三)铁路应急领域 357
(四)地震灾害防御 358
(五)公共卫生领域 359
第三节 平安城市建设投资案例 360
一、广州平安城市建设分析 360
二、杭州平安城市建设分析 360
三、长春平安城市建设分析 361
四、四川平安城市建设分析 362

第十三章 智慧城市建设——数字城市 363
第一节 中国数字城市建设情况 363
一、中国数字城市投资规模 363
二、数字城市发展特征分析 363
三、数字城市发展状况分析 364
四、数字城市建设应用状况 365
五、数字城市建设发展策略 367
第二节 数字城市建设投资案例 369
一、博乐数字城市建设分析 369
二、义乌数字城市建设分析 370
三、玉溪数字城市建设分析 370
四、永春数字城市建设分析 371

第五部分 新型城镇化建设——低碳生态城市 372
第十四章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概述 372
第一节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情况 372
一、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372
二、中国生态文明战略解析 373
三、中国城市环境污染处理现状 374
四、中国城市污染治理投资规模 376
(一)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376
(二)城市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 376
(三)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 377
(四)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情况 377
第二节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战略分析 378
一、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 378
二、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路线 380
三、低碳生态城市建设重要意义 381
四、低碳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内容 382
五、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策略 383
第三节 城市节能减排主要方向 385
一、城市建筑节能减排 385
二、城市交通节能减排 385
三、城市产业节能减排 386
四、城市污染物减量化 387

第十五章 国外低碳城市发展经验分析 389
第一节 欧洲低碳城市建设路径分析 389
一、欧洲低碳城市发展的节能规划 389
二、欧洲低碳城市发展的交通建设 391
三、欧洲低碳城市发展的建筑设计 393
第二节 英国低碳城市建设经验特征 394
一、低碳城市规划目标单一 394
二、低碳城市规划主要途径是推广可再生能源 394
三、低碳城市规划的重点领域为建筑和交通 395
四、低碳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395
五、低碳城市建设强调技术、政策和管理手段并重 395
第三节 日本低碳社会建设经验特征 395
一、低碳社会发展规划分析 395
二、低碳社会规划目标的灵活性 395
三、低碳社会规划实现途径体现各部门参与 396
四、低碳社会规划的重点领域多元化 396
五、低碳社会建设的政府主导性 396

第十六章 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城市矿产 397
第一节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申请分析 397
一、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申请分析 397
(一)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立意义 397
(二)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申请条件 398
1、已被确立为国家或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398
2、实行园区化管理 401
3、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402
4、有符合标准的各项环保处理设施 403
5、可用资源量及产业链结构等符合相关规定 404
(三)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申请路径 405
(四)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申请程序 405
(五)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申报难点 406
1、园区市场缺乏合理规划 406
2、实施方案落地暂显不足 407
3、相关技术支撑尚未成熟 407
4、回收渠道商业模式缺失 408
二、国内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分析 408
(一)第一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408
(二)第二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408
(三)第三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409
三、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分析 409
(一)城市矿产基地相关政策分析 409
(二)城市矿产基地建设特征分析 439
(三)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区域分布 441
(四)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效益 442
(五)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规划 442
第二节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案例分析 443
一、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 443
(一)园区发展概况分析 443
(二)园区资源回收规模 444
(三)园区招商政策分析 444
(四)园区投资规划分析 446
二、浙江宁波金田产业园 448
(一)园区发展概况分析 448
(二)园区资源回收规模 448
(三)园区招商政策分析 448
(四)园区投资规划分析 449
三、湖南汨罗循环经济工业园 449
(一)园区发展概况分析 449
(二)园区资源回收规模 450
(三)园区招商政策分析 450
(四)园区投资规划分析 452
第三节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发展规划编制 453
一、发展规划的意义与要求 453
二、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453
(一)背景与环境 453
(二)现状与分析 454
(三)目标与战略 455
(四)思路与重点 456
(五)对策与措施 457
三、发展规划编制框架建议 458
(一)投资规模分析 458
(二)经济效益分析 459
(三)不确定性分析 460
(四)社会效益分析 461

第十七章 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大气治理 463
第一节 城市大气污染物相关概述 463
一、大气污染物源头及分类 463
二、大气污染物分布特点 464
三、大气污染物危害情况 465
四、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情况分析 467
(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析 467
(二)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情况 468
(三)重点区域城市空气质量状况 473
第二节 大气污染治理状况分析 476
一、大气污染治理路径回顾 476
二、大气污染治理总体进展 477
三、大气污染治理途径分析 478
四、大气污染治理投资情况 483
五、大气污染治理投资运营模式 484
(一)epc模式 484
(二)bot模式 484
(三)特许权经营模式 484
第三节 pm2.5***污染治理分析 485
一、pm2.5污染来源分析 485
二、pm2.5污染监测情况 486
三、pm2.5污染治理投资 487
四、pm2.5污染治理市场 488
(一)大气pm2.5污染分布情况 488
(二)大气pm2.5污染治理现状 488
五、pm2.5污染治理发展策略 489
(一)pm2.5污染治理长效机制建设 489
(二)发达国家pm2.5治理经验启示 492
(三)大气pm2.5污染治理发展对策 496
文字:[    ] [ 打印本页 ] [ 返回顶部 ]
1.客户确定购买意向
2.签订购买合同
3.客户支付款项
4.提交资料
5.款到快递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