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文字:[ 大 中 小 ]
报告简介
报告目录
2025-2029年中国微电网行业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第一章 微电网相关概述
1.1 微电网概念界定
1.1.1 微电网定义
1.1.2 微电网结构
1.1.3 微电网类型
1.2 微电网典型特征
1.2.1 微电网运行模式特征
1.2.2 容量及电压等级特征
1.2.3 微电网结构模式特征
1.3 微电网的应用
1.3.1 微电网应用领域
1.3.2 城市片区微电网
1.3.3 偏远地区微电网
1.3.4 工商业的微电网
第二章 微电网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2.1 宏观经济环境
2.1.1 宏观经济概况
2.1.2 对外经济分析
2.1.3 工业运行情况
2.1.4 固定资产投资
2.1.5 宏观经济展望
2.2 政策环境
2.2.1 电网公平开放监管办法
2.2.2 促进智能配电网发展意见
2.2.3 推进电能替代指导意见
2.2.4 电网巩固提升指导意见
2.2.5 电网企业电费结算要求
2.2.6 农村电网相关指导意见
2.2.7 区域电网输电价格标准
2.3 能源环境
2.3.1 全球能源市场格局
2.3.2 中国能源体制改革
2.3.3 中国能源生产情况
2.3.4 中国能源消费情况
2.3.5 节能降碳成效分析
2.3.6 能源发展趋势展望
2.4 电力供需环境
2.4.1 全社会用电量分析
2.4.2 电力供给形势分析
2.4.3 电力输送流向分析
2.4.4 电力体制改革成效
2.4.5 电力供需形势预测
2.5 社会环境
2.5.1 生态文明建设提速
2.5.2 公民生态环境行为
2.5.3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2.5.4 城镇化的进程建设
第三章 2023-2025年微电网行业发展总体分析
3.1 全球微电网行业发展综述
3.1.1 全球微电网装机容量
3.1.2 全球微电网市场规模
3.1.3 全球微电网市场格局
3.1.4 国际微电网相关标准
3.1.5 全球微电网关键技术
3.1.6 全球微电网发展挑战
3.1.7 全球微电网发展机遇
3.1.8 全球微电网投资规划
3.1.9 全球微电网发展趋势
3.2 中国发展微电网的必要性分析
3.2.1 技术角度微电网发展需求
3.2.2 助力我国能源转型升级
3.2.3 有效降低企业用能成本
3.2.4 促进园区产业融合发展
3.2.5 对配电网系统有利影响
3.2.6 促进数据中心发展突破
3.3 中国微电网行业发展综述
3.3.1 行业发展历程
3.3.2 运营生态系统
3.3.3 标准体系分析
3.3.4 行业发展现状
3.3.5 行业发展困境
3.3.6 盈利模式分析
3.3.7 下游应用场景
3.3.8 项目发展动态
3.4 微电网运行模式分析
3.4.1 微电网的运行状态
3.4.2 微电网并网运行控制模式
3.4.3 微电网离网运运行控制模式
3.4.4 微电网并离网运行切换模式
3.5 微电网示范工程发展分析
3.5.1 微电网示范工程发展概况
3.5.2 微电网示范工程运行模式
3.5.3 微电网示范工程拓扑结构
3.5.4 微电网示范工程供电模式
3.5.5 微电网示范工程容量及电压
3.5.6 微电网示范工程控制方式
3.5.7 微电网示范工程建设动态
3.6 中国微电网行业发展SWOT分析
3.6.1 优势(Strengths)
3.6.2 劣势(Weaknesses)
3.6.3 机会(Opportunities)
3.6.4 威胁(Threats)
3.7 中国微电网发展布局面临的挑战
3.7.1 体制机制不健全
3.7.2 投资大且风险高
3.7.3 关键技术仍有制约
3.7.4 专业服务队伍仍需培育
3.8 中国微电网行业发展建议
3.8.1 行业政策建议
3.8.2 加强规划引领
3.8.3 因地制宜建设
3.8.4 强化规范管理
第四章 2023-2025年中国微电网行业主要商业模式分析
4.1 光伏微电网
4.1.1 光伏微电网的优势
4.1.2 光伏微电网的特点
4.1.3 光伏微电网的应用
4.1.4 光伏微电网的构建
4.1.5 光伏微电网组成分析
4.1.6 区块链下光伏微电网
4.1.7 光伏微电网发展机遇
4.1.8 光伏微电网发展前景
4.2 风光互补微电网
4.2.1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介绍
4.2.2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原理
4.2.3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优势
4.2.4 风光互补微电网结构分析
4.2.5 风光互补微电网系统分析
4.2.6 风光互补微电网项目动态
4.3 光储微电网
4.3.1 光储微电网的结构
4.3.2 光储微电网的作用
4.3.3 光储电站发展模式
4.3.4 分布式光储微电网
4.3.5 光储微电网技术进展
4.3.6 光储微电网项目动态
4.3.7 光储微电网案例分析
4.3.8 光储微电网控制策略
4.3.9 光储微电网发展前景
4.4 多能互补微电网
4.4.1 多能互补微电网发展形势
4.4.2 多能互补能源微电网项目动态
4.4.3 多能互补微电网案例分析
4.4.4 多能互补微电网发展面临挑战
4.4.5 多能互补微电网发展路径探析
第五章 中国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及运行分析
5.1 肃州区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
5.1.1 项目概述
5.1.2 建设内容
5.1.3 项目进展
5.1.4 项目效益
5.1.5 项目选址
5.2 上海电力大学微电网示范项目
5.2.1 项目概况
5.2.2 项目效益
5.2.3 项目特色
5.2.4 项目经验
5.3 北京光储充智能微网示范项目
5.3.1 项目概况
5.3.2 项目地位
5.3.3 项目规划
5.3.4 项目展望
5.4 山东新能源分布式发电及微电网示范项目
5.4.1 项目概况
5.4.2 项目效益
5.4.3 项目特点
5.4.4 项目突破
5.5 张北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
5.5.1 项目概况
5.5.2 项目地位
5.5.3 项目支持
5.5.4 项目展望
5.6 河南智能微电网及储能技术研发中心项目
5.6.1 项目概述
5.6.2 项目价值
5.6.3 投资目的
5.6.4 投资风险
5.6.5 项目的影响
5.7 江苏开普检测园区风光储充智能微电网项目
5.7.1 项目概述
5.7.2 项目主体
5.7.3 项目内容
5.7.4 项目的影响
5.8 金风能源互联网产业园区的微电网工程建设项目
5.8.1 项目概况
5.8.2 单一电源供能成本分析
5.8.3 资源的优化配置
5.8.4 经济性分析
5.8.5 项目风险与价值分析
5.9 其他项目工程
5.9.1 开普园区风光储充智能微电网项目
5.9.2 京能集团“光储充”一体化微电网项目
5.9.3 多端互联低压柔性微电网项目
5.9.4 安徽省电网侧电化学储能项目
第六章 中国微电网行业关键技术分析
6.1 微电网关键技术介绍
6.1.1 微电网规划设计
6.1.2 分布式电源并网控制技术
6.1.3 微电网系统协调控制技术
6.1.4 微电网能量优化管理
6.1.5 微电网安全保护机制
6.2 微电网示范工程的关键技术
6.2.1 可再生能源接入技术
6.2.2 联网和孤岛模式无缝切换技术
6.2.3 微电网示范工程储能技术
6.2.4 微电网保护技术
6.2.5 微电网通讯技术
6.3 微电网系统控制技术分析
6.3.1 有功和无功功率控制
6.3.2 电压调节
6.3.3 快速负荷跟踪和储能
6.3.4 频率调差控制
6.4 新能源微电网相关技术分析
6.4.1 新能源微电网基本概念
6.4.2 新能源微电网的潜在价值
6.4.3 新能源微电网建设运营模式
6.4.4 风能和光伏微电网并网系统
6.4.5 微电网系统和能源管理
6.4.6 数字电网在新能源中的作用
6.5 低碳背景下人工智能赋能微电网优化运行关键技术
6.5.1 低碳经济人工智能赋能微电网
6.5.2 微电网的优化运行原理
6.5.3 人工智能赋能微电网优化运行技术
6.5.4 人工智能赋能微电网优化运行展望
6.6 微电网技术的应用分析
6.6.1 微电网技术在智能家居应用分析
6.6.2 微电网技术在智能电网的应用
6.6.3 微电网技术在军队中的应用分析
6.6.4 微电网技术在主动配电网的应用
6.6.5 微电网技术在公交运营中的应用
第七章 2023-2025年中国微电网产业链分析
7.1 微电网产业链上游微电源分析
7.1.1 分布式能源发展分析
7.1.2 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
7.1.3 分散式风电市场分析
7.1.4 小水电市场发展现状
7.1.5 生物质能发电市场分析
7.1.6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市场分析
7.1.7 燃料电池市场装机规模
7.2 微电网产业链上游储能设备市场分析
7.2.1 行业发展历程
7.2.2 行业发展特点
7.2.3 市场发展规模
7.2.4 市场竞争状况
7.2.5 企业海外布局
7.2.6 企业创新力榜单
7.2.7 行业发展展望
7.3 微电网产业链上游电力设备市场分析
7.3.1 电力设备发展成就
7.3.2 电力设备装机容量
7.3.3 电力设备利用情况
7.3.4 电力设备行业特点
7.3.5 电力设备科技创新
7.3.6 电力设备发展前景
7.4 微电网产业链下游电网需求分析
7.4.1 电网建设情况
7.4.2 电网投资规模
7.4.3 智能电网建设
7.4.4 电力物联网建设
7.4.5 电网提升方法
7.5 微电网产业链下游电动汽车充换电需求分析
7.5.1 充电基础设施政策发展
7.5.2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模
7.5.3 充电设施运营市场竞争
7.5.4 充电基础设施服务模式
7.5.5 充(换)电站运营模式
7.5.6 充(换)电站综合效益
7.5.7 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路径
第八章 中国微电网产业链重点机构/企业分析
8.1 主要研发机构分析
8.1.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8.1.2 华北电力大学
8.1.3 上海电力大学
8.1.4 浙江大学
8.1.5 天津大学
8.2 主要建设运营商分析
8.2.1 国家电网公司
8.2.2 南方电网公司
8.2.3 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2.4 北京北变微电网技术有限公司
8.2.5 中国水发兴业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8.3 主要设备供应商分析
8.3.1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8.3.2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
8.3.3 积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8.3.4 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3.5 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8.3.6 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九章 2025-2029年中国微电网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
9.1 中国微电网项目投融资分析
9.1.1 项目投资主体
9.1.2 项目融资类型
9.1.3 项目融资方式
9.2 中国微电网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9.2.1 市场风险
9.2.2 成本风险
9.2.3 技术风险
9.2.4 信息安全风险
9.3 中国微电网行业投资策略分析
9.3.1 增加收入来源
9.3.2 降低运营成本
9.3.3 创新商业模式
9.4 中国微电网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分析
9.4.1 微电网行业发展趋势
9.4.2 微电网行业发展潜力
9.4.3 微电网行业发展机遇
9.4.4 微电网行业发展前景
9.4.5 微电网市场空间预测
9.5 2025-2029年中国微电网行业预测分析
9.5.1 2025-2029年中国微电网行业影响因素分析
9.5.2 2025-2029年微电网市场规模预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