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简介
2021年数据要素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和贡献度分别为14.7%和0.83个百分点,呈现持续上升状态。市场空间方面,2021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815亿元,2022年市场规模接近千亿元,并且在“十四五”期间有望保持25%的复合增速。
2022年12月初,财政部起草了《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意在加强企业数据资源管理,规范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强化相关会计信息披露;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明确提出“建立完善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资源流通应用机制,强化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优化数据要素流通环境。”
数据要素的市场化进入到了具体落地阶段。“数据二十条”是国家出台首个把数据要素上升到社会生产要素顶层制度文件,具有深远的历史开创意义。数据要素有望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下的“新土地”,将在未来现代化产业体系转型的过程中扮演最底层的驱动角色。
同时,在政策引导下,各地陆续成立数据交易机构。根据CIC工信安全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8月,全国已成立44家数据交易机构。部分数据交易中心有上市公司参股,且绝大多数上市公司股东本身具备一定IT基础设施集成、数据管理平台建设等能力,可在数据交易所建设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例如,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万达信息等7家上市公司参股了上海数据交易所有限公司;广电运通参股了广州数据交易有限公司;华扬联众则连续参股了山东、安徽、上海等地的数据交易机构。
受益于法规标准持续完善以及生态持续扩容,数据要素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中金公司分析,随着企业及社会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资料的地位进一步明确,伴随着近期政策密集释放,相关建设进程有望提速。数据产业链包括存储、分析、流通、运维与安全五大核心环节,包括作为关键技术提供者的相关软件厂商、国内IT运维头部厂商等数据产业链关键环节龙头公司有望受益。华西证券则表示,在政策、生态、市场等多重驱动下,数据交易有望成为数据要素产业未来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流通等环节有望受益。财通证券认为,未来,数据产权界定、数据流通和交易、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公共数据授权使用、数据交易场所建设、数据治理等主要领域关键环节的政策及标准还需持续完善,数据安全、安全监管、防范数据流通交易风险可能成为产业早期加速发展的重中之重。
报告目录
2023-2027年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研究报告
第一章 数据要素的基本概述
第二章 2020-2022年数据要素赋能价值分析
2.1 数据要素赋能传统生产要素
2.1.1 数据要素赋能资本要素
2.1.2 数据要素赋能劳动力要素
2.1.3 数据要素赋能技术要素
2.2 数据要素赋能制造业转型
2.2.1 赋能价值分析
2.2.2 促进模式创新
2.2.3 赋能路径分析
2.3 数据要素赋能农业现代化
2.3.1 赋能价值分析
2.3.2 赋能机理分析
2.3.3 赋能挑战分析
2.3.4 赋能对策及建议
2.4 数据要素赋能电力行业升级
2.4.1 企业数据特征
2.4.2 主要赋能场景
2.4.3 主要赋能路径
2.5 数据要素赋能乡村振兴
2.5.1 两者的关系
2.5.2 赋能短板分析
2.5.3 主要发展策略
2.6 数据要素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2.6.1 主要赋能价值分析
2.6.2 提高要素生产效率
2.6.3 优化要素配置组合
2.6.4 实现新的价值创造
2.6.5 主要应用问题及建议
第三章 2020-2022年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环境分析
3.1 经济环境分析
3.1.1 国内生产总值
3.1.2 对外经济分析
3.1.3 固定资产投资
3.1.4 经济走势预测
3.2 政策环境分析
3.2.1 要素市场改革
3.2.2 政策发展脉络
3.2.3 相关法律制度
3.2.4 重点政策解读
3.2.5 相关发展规划
3.2.6 地方政策规划
3.3 标准环境分析
3.3.1 国家标准分析
3.3.2 地方标准分析
3.3.3 团体标准分析
3.4 数据资源环境
3.4.1 互联网普及率提高
3.4.2 移动物联规模攀升
3.4.3 数据总量规模上涨
3.5 技术环境分析
3.5.1 人工智能技术
3.5.2 隐私计算技术
3.5.3 区块链技术
第四章 2020-2022年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分析
4.1 全球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状况
4.1.1 数据交易体系
4.1.2 数据交易规模
4.1.3 美国发展布局
4.1.4 欧盟发展布局
4.1.5 英国发展布局
4.1.6 德国发展布局
4.1.7 新加坡发展布局
4.2 中国数据要素行业发展综况
4.2.1 相关生产理论
4.2.2 应用拓展情况
4.2.3 价值创造过程
4.2.4 价值创造模式
4.2.5 经济增长贡献
4.3 中国数据要素市场运行情况
4.3.1 市场发展条件
4.3.2 市场发展阶段
4.3.3 市场发展规模
4.3.4 市场发展特点
4.3.5 市场供需主体
4.3.6 市场主体规模
4.4 中国数字要素细分市场发展分析
4.4.1 政务数据要素市场
4.4.2 工业数据要素市场
4.4.3 互联网数据要素市场
4.4.4 医疗数据要素市场
4.4.5 金融数据要素市场
4.4.6 科学数据要素市场
4.5 地区数据要素市场创新实践分析
4.5.1 上海发展模式
4.5.2 北京发展模式
4.5.3 广东发展模式
4.5.4 贵州发展模式
4.5.5 创新实践评析
4.6 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问题分析
4.6.1 数据要素面临的挑战
4.6.2 相关体系的建立问题
4.6.3 数据权属界定的问题
4.6.4 数据定价较为困难
4.6.5 数据应用价值待提高
4.6.6 交易基础环境待完善
4.6.7 “数据孤岛”有待打破
4.6.8 制约数据流动的深层原因
4.7 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对策及建议
4.7.1 建立本国数据产权制度体系
4.7.2 数据要素市场的政策建议
4.7.3 数据估值定价的发展策略
4.7.4 进一步明确配套规则体系
4.7.5 强化数据要素的技术支撑
4.7.6 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策略
4.7.7 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的对策
第五章 2020-2022年数据要素行业重点环节发展分析
5.1 数据采集与存储
5.1.1 政府与公共数据
5.1.2 个人数据
5.1.3 企业数据
5.2 数据确权
5.2.1 数据确权的内涵
5.2.2 数据确权的难度
5.2.3 首个数据确权平台
5.2.4 数据确权布局加快
5.2.5 数据确权存在难点
5.2.6 数据确权存法律空白
5.2.7 数据确权的政策建议
5.3 数据加工及技术服务
5.3.1 数据标注
5.3.2 数据分析
5.3.3 数据隐私计算
5.4 数据基础软件
5.4.1 数据基础软件的构成
5.4.2 数据库行业发展状况
5.4.3 数据基础软件典型企业
5.4.4 数据基础软件发展趋势
5.4.5 数据基础软件发展重点
5.5 数据训练
5.5.1 数据训练所处阶段
5.5.2 数据训练相关介绍
5.5.3 数据训练生产流程
5.5.4 数据训练需求状况
5.6 数据交易及流通
5.6.1 数据交易平台
5.6.2 数据流通框架
5.6.3 数据开放共享
5.7 数据安全
5.7.1 数据安全的定义
5.7.2 数据安全风险分类
5.7.3 数据安全法律内容
5.7.4 数据安全市场规模
5.7.5 数据安全行业特点
5.7.6 数据安全行业趋势
第六章 2020-2022年中国数据要素市场交易分析
6.1 数据交易主体的分类及规模
6.1.1 数据资产评估企业
6.1.2 数据合规评估企业
6.1.3 数据交易经纪商
6.1.4 数据交易企业规模
6.2 中国数据要素市场交易状况分析
6.2.1 数据交易主要模式
6.2.2 数据交易定价机制
6.2.3 数据交易产业链生态
6.2.4 数据交易市场状况
6.2.5 数据交易效益测算
6.3 数据交易平台运行情况分析
6.3.1 数据交易平台发展地位
6.3.2 数据交易平台数量规模
6.3.3 数据交易平台股权结构
6.3.4 各省市建立大数据集团
6.3.5 数据交易平台盈利模式
6.3.6 重点数据交易平台对比
第七章 2020-2022年中国数据要素市场主要构成——数据交易平台分析
7.1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
7.1.1 平台发展概况
7.1.2 平台发展历程
7.1.3 平台发展优劣势
7.1.4 平台产品分析
7.1.5 平台交易动态
7.2 华东江苏大数据交易中心
7.2.1 平台发展概况
7.2.2 平台产品分析
7.2.3 主要数据服务
7.3 武汉东湖大数据交易中心
7.3.1 平台发展概况
7.3.2 数据产品来源
7.3.3 数据产品应用
7.3.4 招商行业布局
7.4 上海数据交易所
7.4.1 平台发展概况
7.4.2 平台交易产品
7.4.3 交易收费标准
7.4.4 平台发展特点
7.5 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
7.5.1 平台发展概况
7.5.2 平台产品类型
7.5.3 重点研究方向
7.6 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
7.6.1 平台发展概况
7.6.2 平台发展优势
7.6.3 平台建设布局
7.6.4 数据交易场景
7.7 广州数据交易所
7.7.1 平台发展概况
7.7.2 平台发展布局
7.7.3 平台发展动态
7.8 深圳数据交易所
7.8.1 平台发展概况
7.8.2 平台交易产品
7.8.3 平台发展规划
7.9 其他
7.9.1 青岛大数据交易中心
7.9.2 山西数据交易服务平台
7.9.3 北部湾大数据交易中心
7.9.4 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
7.9.5 德阳数据交易中心
7.9.6 湖南大数据交易所
7.9.7 福建大数据交易所
第八章 2020-2022年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模式分析
8.1 数据要素市场定价模式
8.1.1 成本法定价模式
8.1.2 收益法定价模式
8.1.3 市场法定价模式
8.2 数据要素流通模式分析
8.2.1 数据开放模式
8.2.2 数据共享模式
8.2.3 数据交易模式
8.3 数据要素交易模式分析
8.3.1 数据交易机构交易模式
8.3.2 产业数据上下游交易模式
8.4 数据要素服务创新模式
8.4.1 数据合规评估模式
8.4.2 数据资产评估模式
8.4.3 数据交易撮合模式
8.4.4 数据交付服务模式
8.4.5 数据争议仲裁模式
8.4.6 知识产权服务模式
8.4.7 数据金融服务模式
8.4.8 数据安全服务模式
8.5 数据要素生态汇聚模式
8.5.1 发展优势分析
8.5.2 主要发展特点
8.5.3 主要发展案例
8.6 数据要素市场经营运行模式创新
8.6.1 新机制
8.6.2 新主体
8.6.3 新设施
第九章 数据元素相关技术发展分析
9.1 数据元件技术
9.1.1 数据元件的内涵
9.1.2 数据元件的特征
9.1.3 数据元件服务方式
9.1.4 数据元件应用特点
9.1.5 数据元件发展意义
9.2 数据空间技术
9.2.1 数据空间的内涵
9.2.2 数据空间业务价值
9.2.3 数据空间关键能力
9.2.4 数据空间关键技术
9.3 数据登记技术
9.3.1 数据登记技术的内涵
9.3.2 数据登记技术的重点
9.4 数据隐私技术
9.4.1 数据隐私技术的内涵
9.4.2 可信执行环境技术
9.4.3 敏感数据识别技术
9.4.4 区块链技术
9.4.5 零知识证明技术
9.4.6 数据脱敏技术
9.4.7 联邦学习技术
9.4.8 相关加密技术
9.4.9 数据资产凭证
第十章 2019-2022年数据要素相关上市企业运营情况
10.1 山东卓创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10.1.1 企业发展概况
10.1.2 主要业务分布
10.1.3 经营效益分析
10.1.4 业务经营分析
10.1.5 财务状况分析
10.1.6 核心竞争力分析
10.1.7 公司发展战略
10.1.8 未来前景展望
10.2 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0.2.1 企业发展概况
10.2.2 主要业务分布
10.2.3 经营效益分析
10.2.4 业务经营分析
10.2.5 财务状况分析
10.2.6 核心竞争力分析
10.2.7 公司发展战略
10.2.8 未来前景展望
10.3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10.3.1 企业发展概况
10.3.2 主要业务模式
10.3.3 经营效益分析
10.3.4 业务经营分析
10.3.5 财务状况分析
10.3.6 核心竞争力分析
10.3.7 公司发展战略
10.3.8 未来前景展望
10.4 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0.4.1 企业发展概况
10.4.2 主要产品服务
10.4.3 战略落实情况
10.4.4 经营效益分析
10.4.5 业务经营分析
10.4.6 财务状况分析
10.4.7 核心竞争力分析
10.4.8 公司发展战略
10.4.9 未来前景展望
10.5 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0.5.1 企业发展概况
10.5.2 主要业务模式
10.5.3 经营效益分析
10.5.4 业务经营分析
10.5.5 财务状况分析
10.5.6 核心竞争力分析
10.5.7 公司发展战略
10.5.8 未来前景展望
10.6 每日互动股份有限公司
10.6.1 企业发展概况
10.6.2 主要业务模式
10.6.3 经营效益分析
10.6.4 业务经营分析
10.6.5 财务状况分析
10.6.6 核心竞争力分析
10.6.7 公司发展战略
10.6.8 未来前景展望
10.7 星环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10.7.1 企业发展概况
10.7.2 主要产品体系
10.7.3 经营效益分析
10.7.4 业务经营分析
10.7.5 财务状况分析
10.7.6 核心竞争力分析
10.7.7 公司发展战略
10.7.8 未来前景展望
10.8 北京海天瑞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8.1 企业发展概况
10.8.2 主要产品服务
10.8.3 业务经营分析
10.8.4 财务状况分析
10.8.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0.8.6 公司发展战略
10.8.7 未来前景展望
第十一章 2020-2022年中国数据要素市场投资分析
11.1 数据要素市场投融资规模及特点
11.1.1 投资规模走势
11.1.2 区域融资规模
11.1.3 融资轮次分布
11.1.4 投资类型比较
11.1.5 主要投资机构
11.1.6 投资标的推荐
11.2 数据要素行业投资热点预测
11.2.1 数据确权
11.2.2 数据交易
11.2.3 数据安全
11.2.4 隐私计算
11.2.5 政务数据
11.3 数据要素市场投资风险预警
11.3.1 政策风险
11.3.2 技术风险
11.3.3 交易风险
第十二章 2020-2022年中国数据要素行业相关投资案例分析
12.1 数据存储研发项目
12.1.1 项目基本情况
12.1.2 与业务的联系
12.1.3 项目投资必要性
12.1.4 项目投资可行性
12.1.5 项目投资估算
12.1.6 项目经济效益
12.2 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建设项目
12.2.1 项目基本情况
12.2.2 项目投资必要性
12.2.3 项目投资可行性
12.2.4 项目投资概算
12.2.5 项目实施计划
12.2.6 项目审批情况
12.3 数据开发与分析软件研发项目
12.3.1 项目基本情况
12.3.2 项目投资必要性
12.3.3 项目投资可行性
12.3.4 项目投资概算
12.3.5 项目实施计划
12.3.6 项目审批情况
12.4 数据安全和大数据软件升级项目
12.4.1 项目基本概述
12.4.2 项目实施内容
12.4.3 项目投资测算
12.4.4 项目实施进度
12.4.5 项目实施地点
12.5 数据交易公司投资设立项目
12.5.1 对外投资概述
12.5.2 投资主体情况
12.5.3 投资标的情况
12.5.4 投资合作协议
12.5.5 对外投资影响
12.5.6 相关投资风险
第十三章 2023-2027年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3.1 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机遇及前景
13.1.1 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潜力
13.1.2 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前景
13.1.3 数据要素市场发展重点
13.2 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13.2.1 数据要素市场整体发展趋势
13.2.2 数据交易流通安全发展趋势
13.2.3 数据要素应用范围拓展趋势
13.2.4 数据要素市场化加快趋势
13.2.5 数据要素市场生态完善趋势
13.3 2023-2027年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预测分析
13.3.1 2023-2027年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13.3.2 2023-2027年中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预测
附录
附录一:数据要素相关术语及定义
附录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
图表目录
图表 政务数据中台整体架构图
图表 数据要素主要表现形态
图表 数据要素的价值与其时效性、真实性的关系示意
图表 公共品与私人品的类型界定
图表 规模经济的含义
图表 数据全生命周期、主要参与者及平台功能
图表 DIKW系统、数据要素价值和技术复杂性
图表 数据要素的价值实现过程
图表 数据要素赋能资本要素
图表 数据要素赋能劳动力要素
图表 数据要素赋能技术要素
图表 基于商业模式创新角度的数据赋能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路径图
图表 数据要素赋能农业现代化的作用机理
图表 电力大数据业务赋能场景框架
图表 电力数据要素业务赋能路径
图表 2017-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017-2021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图表 2022年四季度和全年GDP初步核算数据
图表 2017-2021年货物进出口总额
图表 2021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021年主要商品出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021年主要商品进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021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金额、增长速度及其比重
图表 2020-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
图表 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
图表 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主要数据
图表 2023年中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