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简介
产业发展现状
1、用户容量规模庞大
我国信息行业个人用户主要为使用互联网的民众,依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2017-2021年我国网民规模增长明显,2021年达到10.32亿人。在个人用户端,信息安全的市场群体容量较大。
医疗机构是我国信息安全行业重要的机构用户群体,尤其是在目前全国推行“智慧医院”、“电子病历”等医疗智慧化模式的情况下,医疗机构对于信息安全的需求愈发凸显。
2013-2021年,我国医疗机构数量从97.3万个增长至103.1万个,尤其是在2018-2020年,增速超过1%。医疗机构不论是出于对普通挂号系统、病历的保护,还是对医疗信息化过程中各类数据的安全考量,在信息安全产品/服务的需求不言而喻,信息安全的医疗机构用户容量规模整体偏大。
依据银保监会发布数据,2017-2021年,我国金融机构数量稳定在4500-4600家左右,2021年为4602家,相较2020年减少2家,且数量不包括网点。金融机构的进出账明细、客户信息等隐私数据需要信息安全产品的重点保护。数据显示,2021年仅中国银行业网点数量已经超过22万个,遑论其他券商、信托等金融机构的网点分布数量,金融机构用户对于信息安全的需求可见一斑。
学校对于信息安全的需求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为学校系统以及云安全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培养信息安全人才有关的设备、软件和培训等需要。另外,《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明确强化数据挖掘和分析,构建基于数据的教育治理新模式。指导推进教育信息化新领域新模式试点示范,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拉动对信息安全的深度需求。从用户容量来看,2017-2021年,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数量稳定在50万所以上,数量庞大。
从企业用户容量来看,依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我国民营企业数量从2012年1085.7万户,上升至2021年的4457.5万户,10年间翻了两番,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由79.4%提高到92.1%。2021年,我国企业总量为4839.8万户,信息安全行业在企业用户端容量庞大。
2、企业为病毒主攻对象
依据深信服发布的《2021年度勒索病毒态势报告》数据,2021年,企业、科研教育、政府、金融、医疗等行业感染延续了以往的高占比,其中企业勒索病毒全网感染占比高达46.82%;其次科研教育机构感染占比亦保持在20%以上的高位。
3、市场规模超1800亿元
依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信息安全行业市场规模近年来保持在1000亿元以上,且整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因疫情影响有所下降)。2021年,我国信息安全行业市场规模超1800亿元。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格局
根据企查猫查询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信息安全注册企业主要分布在华东和华北地区,其中广东和福建是信息安全企业主要注册的地区。在东部沿海地带,如浙江、江苏、上海、山东等地区的信息安全企业数量亦较多。
从信息安全产业上市公司的地区分布来看,北京信息安全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最多,为27家,其中不乏奇安信(688561.SH)、启明星辰(002439.SZ)、绿盟科技(300369.SZ)等龙头企业。广东省信息安全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亦较多,为25家,深信服(300454.SZ)、天融信(002212.SZ)等龙头企业坐落于此。
2、企业竞争格局
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根据2021年各企业的安全业务收入以及全国信息安全市场规模计算得出,2021年我国信息安全行业市占率排名前五的企业分别是奇安信、启明星辰、深信服、天融信和卫士通。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信息安全市场已进入到稳健增长阶段:传统安全业务增长放缓,新兴安全市场(如,态势感知、智慧城市安全运营等)进入加速期,助推新一轮市场增长。虽然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但是随着《密码法》、《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等信息安全领域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不断出台、加速制定,信息安全市场需求加速释放,有望推动市场进入稳定增长期;并且“新基建”加速建设必将催生和引领新的信息安全需求,形成可观的增量市场。预计,未来信息安全市场将保持11.93%增速,到2027年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3500亿元。
报告目录
2023-2027年中国信息安全市场分析及发展规划综合研究预测报告
第一章 信息安全相关概述及分类
第二章 2020-2022年全球信息安全行业发展分析
2.1 全球信息安全行业发展综述
2.1.1 信息安全事件回顾
2.1.2 网络空间发展态势
2.1.3 网络安全市场规模
2.1.4 网络安全区域分布
2.1.5 细分市场构成情况
2.1.6 信息安全支出状况
2.1.7 信息安全问题升级
2.1.8 信息安全发展路径
2.1.9 信息安全未来趋势
2.1.10 信息安全发展展望
2.2 美国
2.2.1 信息安全政策法规
2.2.2 信息安全预算分析
2.2.3 信息安全投资资金
2.2.4 信息安全培训教育
2.2.5 网络安全体系建设
2.2.6 网络安全发展措施
2.3 欧盟
2.3.1 信息安全保密法规
2.3.2 信息安全战略规划
2.3.3 战略规划具体内容
2.3.4 战略规划发展启示
2.4 日本
2.4.1 科技信息安全顶层架构
2.4.2 信息安全培训教育
2.4.3 网络安全发展战略
2.4.4 网络安全官民合作
2.4.5 信息安全国际合作
2.4.6 网络安全发展对策
2.5 俄罗斯
2.5.1 信息安全发展政策
2.5.2 信息安全政策方向
2.5.3 信息安全形势特点
2.5.4 国家标准体系分析
2.5.5 信息网络建设状况
2.5.6 信息安全国际合作
2.5.7 信息安全战略分析
2.5.8 信息安全行业趋势
2.6 其他国家
2.6.1 英国
2.6.2 加拿大
2.6.3 新加坡
2.6.4 澳大利亚
第三章 2020-2022年中国信息安全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3.1 经济环境
3.1.1 宏观经济概况
3.1.2 对外经济分析
3.1.3 固定资产投资
3.1.4 数字经济水平
3.1.5 宏观经济展望
3.2 政策环境
3.2.1 数据安全法
3.2.2 个人信息保护法
3.2.3 网络安全审查办法
3.2.4 信息安全技术国家标准
3.2.5 网络安全产业行动计划
3.2.6 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管理规定
3.2.7 网络安全其他相关政策动态
3.3 社会环境
3.3.1 社会消费规模
3.3.2 居民收入水平
3.3.3 居民消费结构
3.3.4 消费市场特点
3.4 技术环境
3.4.1 知识专利研发水平
3.4.2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
3.4.3 信息数据安全技术
第四章 2020-2022年中国信息安全行业发展分析
4.1 2020-2022年中国信息安全市场分析
4.1.1 产业链结构分析
4.1.2 行业发展背景
4.1.3 行业发展阶段
4.1.4 产业规模状况
4.1.5 市场收入规模
4.1.6 区域分布格局
4.1.7 下游行业分布
4.1.8 市场支出情况
4.2 中国信息安全竞争分析
4.2.1 企业总体构成
4.2.2 行业集中度分析
4.2.3 企业市场占有率
4.2.4 企业50强排名
4.3 应用软件-信息安全行业财务状况分析
4.3.1 经营状况分析
4.3.2 盈利能力分析
4.3.3 营运能力分析
4.3.4 成长能力分析
4.3.5 现金流量分析
4.4 中国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分析
4.4.1 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
4.4.2 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评价
4.4.3 网络安全法治水平评价
4.4.4 网络犯罪防范能力分析
4.4.5 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评析
4.4.6 网络信息监管情况
4.4.7 网络安全前景评价
4.5 智慧城市信息安全分析
4.5.1 智慧城市信息安全风险形势
4.5.2 智慧城市信息安全建设对策
4.5.3 智慧城市信息安全发展趋势
4.6 移动APP中信息安全隐患及对策
4.6.1 移动APP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4.6.2 移动APP信息安全风险分析
4.6.3 移动APP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4.7 信息安全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4.7.1 行业监管问题分析
4.7.2 自主创新有待提高
4.7.3 竞争环境有待优化
4.7.4 安全专业人才缺乏
4.7.5 新技术带来的挑战
4.8 信息安全行业发展对策建议
4.8.1 完善法律法规
4.8.2 加强政府管理
4.8.3 基础设施保护
4.8.4 技术创新突破
4.8.5 加强国际合作
4.8.6 人才培养对策
4.8.7 推进信息产业化
第五章 2020-2022年信息安全硬件行业发展分析
5.1 信息安全硬件行业发展现状
5.1.1 市场发展规模
5.1.2 市场驱动因素
5.1.3 企业竞争格局
5.1.4 市场发展趋势
5.2 防火墙市场分析
5.2.1 防火墙基本概述
5.2.2 市场发展规模
5.2.3 市场竞争格局
5.2.4 产品发展方向
5.3 入侵检测(IDS)/入侵防御(IPS)
5.3.1 系统技术介绍
5.3.2 市场竞争格局
5.3.3 市场发展方向
5.4 统一威胁管理(UTM)
5.4.1 产品发展特点
5.4.2 市场竞争格局
5.4.3 产品发展方向
5.5 安全内容管理(SCM)
5.5.1 产品基本介绍
5.5.2 市场竞争格局
5.5.3 市场发展前景
5.6 虚拟专用网(VPN)
5.6.1 产品基本介绍
5.6.2 市场发展空间
5.6.3 市场竞争格局
5.6.4 市场发展趋势
第六章 2020-2022年信息安全软件发展分析
6.1 信息安全软件市场
6.1.1 市场主体结构
6.1.2 软件产业发展
6.1.3 软件安全规模
6.1.4 市场竞争格局
6.1.5 厂商收入状况
6.1.6 软件技术应用
6.1.7 市场发展趋势
6.2 终端安全管理
6.2.1 技术特点分析
6.2.2 市场规模分析
6.2.3 市场竞争格局
6.2.4 移动终端安全
6.3 身份认证市场
6.3.1 行业发展
6.3.2 市场发展特点
6.3.3 市场发展规模
6.3.4 市场竞争格局
6.3.5 行业发展前景
6.4 安全管理平台
6.4.1 技术特点介绍
6.4.2 标杆企业介绍
6.4.3 市场竞争格局
第七章 2020-2022年信息安全服务发展分析
7.1 信息安全服务发展概述
7.1.1 发展作用
7.1.2 选取原则
7.1.3 服务要求
7.2 信息安全服务市场
7.2.1 国内市场规模
7.2.2 市场需求状况
7.2.3 安全服务企业格局
7.2.4 综合解决方案能力
7.3 信息安全服务外包分析
7.3.1 IT运维外包市场
7.3.2 管理模式分析
7.3.3 外包风险分析
7.3.4 外包风险管理
7.4 信息安全服务发展方向
7.4.1 安全咨询服务
7.4.2 等级测评服务
7.4.3 风险评估服务
7.4.4 安全审计服务
7.4.5 运维管理服务
7.4.6 安全培训服务
第八章 2020-2022年中国信息安全行业区域发展分析
8.1 北京
8.1.1 产业政策支持
8.1.2 产业环境分析
8.1.3 信息安全收入
8.2 浙江
8.2.1 产业支持政策
8.2.2 产业环境分析
8.2.3 信息安全收入
8.2.4 产业发展成效
8.2.5 数字安全基地
8.3 四川
8.3.1 产业支持政策
8.3.2 产业发展现状
8.3.3 发展现存问题
8.3.4 产业发展形势
8.3.5 产业发展重点
8.3.6 主要发展任务
8.4 江苏
8.4.1 产业支持政策
8.4.2 工业信息安全
8.4.3 发展现存痛点
8.4.4 信息安全收入
8.4.5 人才评价标准
8.4.6 密码学会成立
8.4.7 区域发展动态
8.4.8 发展保障措施
8.5 江西省
8.5.1 产业支持政策
8.5.2 产业发展现状
8.5.3 产业发展问题
8.5.4 产业布局分析
8.5.5 产业重点工程
8.5.6 主要发展任务
8.6 其他地区
8.6.1 山东
8.6.2 成都
8.6.3 广东
8.6.4 上海
8.6.5 天津
第九章 2020-2022年信息安全威胁分析
9.1 2020-2022年信息安全事件分析
9.1.1 2020年信息安全事件
9.1.2 2021年信息安全事件
9.1.3 2022年信息安全事件
9.2 疫情防控过程中的信息安全保障
9.2.1 疫情防控中的个人信息保护
9.2.2 各阶段个人信息的保护措施
9.2.3 疫情防控中的网络攻击态势
9.2.4 疫情防控中的远程办公安全
9.2.5 疫情防控中的电信网络诈骗
9.3 恶意程序
9.3.1 恶意程序捕获情况
9.3.2 恶意程序用户感染情况
9.3.3 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
9.3.4 联网智能设备恶意程序
9.4 安全漏洞
9.4.1 安全漏洞变化特征
9.4.2 安全漏洞收录情况
9.4.3 行业漏洞库收录情况
9.5 网站安全
9.5.1 网页仿冒
9.5.2 网站后门
9.5.3 网页篡改
9.6 DDoS攻击
9.6.1 DDoS攻击特征及影响
9.6.2 DDoS攻击场景占比
9.6.3 DDoS攻击资源监测分析情况
9.6.4 主流DDoS攻击平台监测情况
9.6.5 主流僵尸网络活动监测情况
9.7 恶意挖矿
9.7.1 恶意挖矿基本概述
9.7.2 活跃挖矿主机分析
9.7.3 矿池服务IP分析
9.7.4 发展特点解析
9.8 工业互联网安全
9.8.1 工业网络安全支持政策
9.8.2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态势
9.8.3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现状
9.8.4 工控系统安全漏洞概况
9.8.5 联网工控设备分布
9.8.6 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展望
9.9 其他
9.9.1 区块链安全
9.9.2 云平台安全
第十章 2020-2022年量子通信行业发展分析
10.1 量子通信行业发展概述
10.1.1 概念介绍
10.1.2 基本原理
10.1.3 系统组成
10.1.4 主要形式
10.1.5 硬件设备
10.1.6 发展优势
10.1.7 技术瓶颈
10.2 中国量子通信发展状况
10.2.1 产业链条结构
10.2.2 相关利好政策
10.2.3 市场规模状况
10.2.4 论文发表数量
10.2.5 企业竞争格局
10.3 中国广域量子通信网络建设
10.3.1 京沪干线
10.3.2 杭沪干线
10.3.3 武合干线
10.3.4 发展进程分析
10.4 量子通信信息安全应用
10.4.1 应用发展动态
10.4.2 应用前景分析
10.4.3 应用价值分析
10.4.4 量子保密通信
10.4.5 国防军事应用
10.4.6 密码业应用
第十一章 企业信息安全发展问题及体系构建策略
11.1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11.1.1 符合企业发展需求
11.1.2 信息安全问题突出
11.2 企业信息安全体系存在问题
11.2.1 企业重视程度不够
11.2.2 信息管理制度缺失
11.2.3 信息安全技术落后
11.3 企业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的对策
11.3.1 提高企业重视程度
11.3.2 完善信息管理体系
11.3.3 提高安全技术水平
11.3.4 建立安全应急预案
11.4 企业网络安全体系架构分析
11.4.1 入侵检测系统
11.4.2 防火墙系统
11.4.3 交换机系统
11.4.4 网络接入控制系统
11.4.5 终端安全系统
11.4.6 IP安全策略
11.5 大数据时代企业信息安全与防护策略
11.5.1 大数据基本概述
11.5.2 大数据影响安全的因素
11.5.3 大数据时代信息防护漏洞
11.5.4 企业信息安全风险分析
11.5.5 企业信息安全保障分析
第十二章 2020-2022年信息安全行业国际重点企业经营分析
12.1 趋势科技(Trend Micro)
12.1.1 企业发展概况
12.1.2 信息安全现状
12.1.3 产品开发动态
12.1.4 2020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2.1.5 2021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2.1.6 2022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2.2 瞻博网络公司(Juniper Networks, Inc.)
12.2.1 企业发展概况
12.2.2 企业合作动态
12.2.3 2020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2.2.4 2020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2.2.5 2022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2.3 戴尔科技有限公司(Dell Technologies, Inc.)
12.3.1 企业发展概况
12.3.2 企业合作动态
12.3.3 产品发展动态
12.3.4 2020财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2.3.5 2021财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2.3.6 2022财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2.4 英特尔(Intel)
12.4.1 企业发展概况
12.4.2 企业合作动态
12.4.3 2020财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2.4.4 2021财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2.4.5 2022财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2.5 博通有限公司(Broadcom Limited)
12.5.1 企业发展概况
12.5.2 2020财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2.5.3 2021财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2.5.4 2022财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第十三章 2019-2022年信息安全行业国内重点企业经营分析
13.1 应用软件-信息安全行业上市公司运行状况分析
13.1.1 应用软件-信息安全行业上市公司规模
13.1.2 应用软件-信息安全行业上市公司分布
13.2 成都卫士通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13.2.1 企业发展概况
13.2.2 经营效益分析
13.2.3 业务经营分析
13.2.4 财务状况分析
13.2.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3.2.6 公司发展战略
13.2.7 未来前景展望
13.3 启明星辰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3.3.1 企业发展概况
13.3.2 经营效益分析
13.3.3 业务经营分析
13.3.4 财务状况分析
13.3.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3.3.6 公司发展战略
13.3.7 未来前景展望
13.4 绿盟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3.4.1 企业发展概况
13.4.2 经营效益分析
13.4.3 业务经营分析
13.4.4 财务状况分析
13.4.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3.4.6 未来前景展望
13.5 蓝盾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3.5.1 企业发展概况
13.5.2 经营效益分析
13.5.3 业务经营分析
13.5.4 财务状况分析
13.5.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3.5.6 未来前景展望
13.6 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3.6.1 企业发展概况
13.6.2 经营效益分析
13.6.3 业务经营分析
13.6.4 财务状况分析
13.6.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3.6.6 公司发展战略
13.6.7 未来前景展望
13.7 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13.7.1 企业发展概况
13.7.2 经营效益分析
13.7.3 业务经营分析
13.7.4 财务状况分析
13.7.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3.7.6 公司发展战略
13.7.7 未来前景展望
13.8 天融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3.8.1 企业发展概况
13.8.2 经营效益分析
13.8.3 业务经营分析
13.8.4 财务状况分析
13.8.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3.8.6 公司发展战略
13.8.7 未来前景展望
13.9 三六零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3.9.1 企业发展概况
13.9.2 安全业务拓展
13.9.3 经营效益分析
13.9.4 业务经营分析
13.9.5 财务状况分析
13.9.6 核心竞争力分析
13.9.7 未来前景展望
第十四章 中国信息安全行业发展投资分析
14.1 全球网络安全产业投融资状况分析
14.1.1 行业投融资规模
14.1.2 行业投融资格局
14.1.3 行业投融资轮次
14.1.4 行业投融资热点
14.1.5 行业投融资机构
14.1.6 主要国家投融资
14.2 中国信息安全产业投资驱动因素分析
14.2.1 采购周期驱动
14.2.2 政策利好驱动
14.2.3 产业技术驱动
14.2.4 产业联盟驱动
14.2.5 安全需求驱动
14.3 中国信息安全行业投资状况分析
14.3.1 投融资规模
14.3.2 投融资轮次
14.3.3 资方投资分布
14.3.4 投资厂商分析
14.3.5 投资赛道分析
14.3.6 投资短板简析
14.3.7 投资发展展望
14.4 A股及新三板上市公司在网络信息安全行业投资动态分析
14.4.1 投资项目综述
14.4.2 投资区域分布
14.4.3 投资模式分析
14.4.4 典型投资案例
14.5 中国信息安全产业投资壁垒分析
14.5.1 技术壁垒
14.5.2 资质壁垒
14.5.3 运营壁垒
14.5.4 渠道壁垒
14.5.5 品牌壁垒
14.5.6 人才壁垒
第十五章 中国信息安全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展望
15.1 信息安全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15.1.1 数字化发展机遇
15.1.2 信息安全前景展望
15.1.3 信息安全发展方向
15.1.4 企业发展前景分析
15.1.5 新兴市场需求预测
15.2 信息安全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5.2.1 网络安全治理需求日益凸显
15.2.2 政策监管助力安全市场发展
15.2.3 网络安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15.2.4 新型技术推动安全市场扩容
15.2.5 网络安全防护架构演变
15.2.6 动态综合防御体系建设
15.2.7 商业模式由单一趋于融合
15.2.8 服务路线趋于精细化
15.3 2023-2027年中国信息安全产业预测分析
15.3.1 2023-2027年中国信息安全产业影响因素分析
15.3.2 2023-2027年中国信息安全收入预测
附录:
附录一:数据安全法
附录二:网络安全审查办法
图表目录
图表1 信息安全产业链
图表2 信息安全行业整体框架
图表3 客户维度信息安全行业分类
图表4 产品维度信息安全行业分类
图表5 产业链与价值链维度信息安全行业分类
图表6 2014-2021年全球网络安全市场规模及增速
图表7 2020年全球网络安全市场区域分布情况
图表8 2020年全球网络安全产品市场及构成情况
图表9 2016-2020年全球信息安全和风险管理技术与服务支出占IT支出的比例
图表10 2020年不同行业全球信息安全投入占IT总支出的比例
图表11 2017-2020年全球信息安全相关支出规模
图表12 2020-2021年美国国防预算中网络空间板块预算分布情况
图表13 2021年美国《国防授权法案》网络空间板块部分规定概览
图表14 美国《国防授权法案》中“武器系统漏洞评估”相关规定
图表15 2011-2020年美国网络安全投资资金及交易数量
图表16 美国各组织机构在信息安全教育培训中具体职责
图表17 美国信息安全培训教育方法具体内容
图表18 美国信息安全培训体系结构
图表19 美国网络安全组织管理体系基本架构
图表20 美军网络空间安全政策法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