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简介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首选是锂电池,我们发现作为大功率动力电池组,锂离子电池具有突出的优点:1)比功率高。锂离子电池的平均工作电压在3.6V,是镍镉和镍氢电池工作电压的3倍,单位重量电池能释放更高功率;2)比能量高。锂离子电池比能量目前可达140Wh/kg,远高于镍氢及铅酸电池,单位重量能储存更多能量;3)循环寿命长。目前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已达1000次以上,在低放电深度下可达几万次,性能领先;4)自放电小。锂离子电池月自放电率仅为6~8%,低于镍镉电 池(25~30%)及镍氢电池(30~40%);5)无记忆效应。可以根据要求随时充电,不会降低电池性能;6)对环境无污染。锂离子电池中不存在有害物质。
锂电池产业链构成,看好正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等关键零部件。锂电池零部件采购成本构成如下:正极材料(含铝箱)的采购成本占总成本的30% 左右,负极材料(含铜箔)的采购成本约20%,隔膜材料占总成本的20%左右,电解液占采购成本的20%左右,电池外壳等结构件占电池成本的10%左右。
正极材料:正极材料对电池的性能影响很大,是电池关键零部件之一。磷酸铁锂材料是最新研制的锂离子电池材料。作为车用动力储能设备,安全性能 尤其需要重视。虽然钴酸锂电池和三元材料的电池具有重量更轻,体积更小等优点,但它们是不适合作动力电池应用于电动车的。从目前各种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对比 我们可以看出,磷酸铁锂电池是目前最适合用于电动汽车产业化运用的锂离子电池。因此,掌握了规模化生产磷酸铁锂和磷酸铁锂电池技术的企业,将在未来的电动汽车产业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石墨类碳负极材料以其来源广泛,价格便宜,一直是负极材料的主要类型。除石墨化中间相碳微球、低端人造石墨等占据了小部分市场份额外,改性天然石墨正在取得越来越多的市场占有率。近年来也逐渐开始使用钛酸锂材料作为负极。
电解液:电解液在电池中正负极之间起到了传导电子的作用。电解液主要原材料为六氟磷酸锂,占电解液成本的50%以上,毛利率高达75%。六氟 磷酸锂当中的锂和氟都属稀缺资源,我国已经限制萤石的出口,未来一定也会限制氢氟酸的出口。我国的锂、氟资源在全球排名前列,具备发展锂电池相关材料的资 源基础,成本也具备优势,未来必将在锂电池材料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值得看好。
隔膜:在锂电池的结构中,隔膜是关键的内层组件之一。隔膜通俗点的描述就是一层多孔的塑料薄膜,是锂电材料中技术壁垒最高的一种高附加值材料,约占电池成本的1/3左右。隔膜的性能决定了电池的界面结构、内阻等,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循环性能以及安全性能等特性,性能优异的隔膜对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报告目录
2023-202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分析及发展规划综合研究预测报告
第一章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相关综述
第二章 2020-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2.1 经济环境
2.1.1 国内生产总值
2.1.2 居民消费价格
2.1.3 居民收支现状
2.1.4 固定资产投资
2.1.5 宏观经济展望
2.2 政策环境
2.2.1 “十四五”节能减排方案
2.2.2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2.3 电动汽车充电基本设施相关意见
2.2.4 公路充电设施建设行动方案
2.3 社会环境
2.3.1 汽车电动化转型
2.3.2 汽车智能化发展
2.3.3 汽车网联化兴起
第三章 2020-2022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总析
3.1 2020-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3.1.1 全球产业政策解析
3.1.2 各国产业政策分析
3.1.3 全球市场发展态势
3.1.4 全球市场销量规模
3.1.5 全球区域发展情况
3.1.6 企业竞争格局分析
3.2 2020-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总体情况分析
3.2.1 保有量分析
3.2.2 产销规模
3.2.3 产品结构
3.2.4 市场格局
3.2.5 企业数量
3.2.6 销售模式
3.2.7 市场渗透率
3.2.8 人才需求
3.2.9 产品满意度
3.2.10 产业竞争力
3.3 2020-2022年中国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综述
3.3.1 行业相关政策
3.3.2 行业供给分析
3.3.3 行业投融资情况
3.3.4 行业技术进展
3.3.5 行业驱动因素
3.3.6 行业面临挑战
3.3.7 行业发展建议
3.3.8 行业发展前景
3.4 中国电动汽车行业核心技术进展分析
3.4.1 电池技术进展分析
3.4.2 驱动及控制技术分析
3.4.3 整车制造技术进展分析
第四章 2020-2022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分析
4.1 2020-2022年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4.1.1 行业发展历程
4.1.2 行业发展特点
4.1.3 企业区域分布
4.1.4 重点企业分析
4.1.5 行业发展趋势
4.2 2020-2022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分析
4.2.1 行业相关政策
4.2.2 供求形势分析
4.2.3 市场规模现状
4.2.4 行业进出口规模
4.2.5 区域分布状况
4.2.6 主要企业分析
4.2.7 产业结构情况
4.2.8 行业竞争格局
4.2.9 行业发展建议
4.3 汽车零部件行业上市公司财务运行状况分析
4.3.1 上市公司规模
4.3.2 上市公司分布
4.3.3 经营状况分析
4.3.4 盈利能力分析
4.3.5 营运能力分析
4.3.6 成长能力分析
4.3.7 现金流量分析
第五章 2020-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分析
5.1 2020-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分析
5.1.1 行业发展背景
5.1.2 行业发展现状
5.1.3 行业规模分析
5.1.4 行业供给情况
5.1.5 行业热点事件
5.1.6 建设项目分析
5.2 2020-2022年中国电动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述
5.2.1 行业发展背景
5.2.2 行业发展现状
5.2.3 行业热点事件
5.2.4 主要企业分析
5.3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技术专利申请状况
5.3.1 专利申请概况
5.3.2 专利技术分析
5.3.3 专利申请人分析
5.3.4 技术创新热点
第六章 2020-2022年中国空悬系统行业发展分析
6.1 空悬系统基本概述
6.1.1 悬架定义及分类
6.1.2 悬架发展方向
6.1.3 空气悬架系统构成
6.1.4 空气悬架核心构成
6.1.5 空气悬架主要特点
6.2 2020-2022年中国空悬系统行业运行状况分析
6.2.1 行业渗透率
6.2.2 行业竞争格局
6.2.3 产业链分析
6.2.4 主要企业分析
6.3 2020-2022年中国空悬系统行业供需形势分析
6.3.1 行业供给分析
6.3.2 行业需求分析
6.3.3 市场空间预测
6.4 中国空悬系统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6.4.1 行业发展机遇
6.4.2 行业发展前景
6.4.3 行业发展趋势
第七章 2020-2022年中国线控底盘行业发展分析
7.1 线控底盘相关概述
7.1.1 线控底盘技术介绍
7.1.2 线控底盘技术构成
7.1.3 线控底盘设计趋势
7.1.4 线控底盘技术优势
7.2 2020-2022年中国线控底盘市场发展状况
7.2.1 行业发展背景
7.2.2 市场规模分析
7.2.3 行业驱动因素
7.2.4 市场竞争格局
7.2.5 主要企业分析
7.2.6 行业融资动态
7.3 线控底盘行业关键技术分析
7.3.1 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
7.3.2 信息获取与传输
7.3.3 电机及其控制器
7.3.4 动力电源
7.3.5 技术发展趋势
7.4 中国线控底盘行业发展挑战与建议分析
7.4.1 行业发展挑战
7.4.2 行业发展建议
7.5 中国线控底盘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7.5.1 行业发展方向
7.5.2 行业发展前景
第八章 2020-2022年中国智能座舱行业发展分析
8.1 智能座舱相关介绍
8.1.1 智能座舱定义
8.1.2 智能座舱构成
8.1.3 智能座舱技术发展
8.1.4 智能座舱功能
8.1.5 智能座舱优势
8.1.6 智能座舱科技含量
8.2 中国智能座舱行业发展分析
8.2.1 行业发展背景
8.2.2 行业发展历史
8.2.3 行业相关政策
8.2.4 行业发展现状
8.2.5 市场规模状况
8.2.6 行业渗透率
8.2.7 行业驱动力分析
8.2.8 产业链分析
8.2.9 行业竞争格局
8.2.10 行业供应体系
8.2.11 行业商业模式
8.3 中国智能座舱细分领域分析
8.3.1 座舱芯片
8.3.2 座舱域控制器
8.3.3 车载显示屏
8.3.4 HUD(抬头显示器)
8.3.5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8.3.6 中间件
8.3.7 操作系统
8.4 智能座舱行业关键技术分析
8.4.1 座舱基础功能设施关键技术
8.4.2 信息通信关键技术
8.4.3 汽车智能座椅关键技术
8.4.4 行业技术发展瓶颈
8.4.5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8.5 智能座舱系统技术专利分析
8.5.1 全球专利申请态势分析
8.5.2 全球专利申请地域分析
8.5.3 全球专利技术申请人分析
8.5.4 整体架构相关专利分析
8.5.5 系统测试相关专利分析
8.5.6 系统功能相关专利分析
8.5.7 系统安全性相关专利分析
8.6 中国智能座舱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8.6.1 行业发展机遇
8.6.2 行业发展挑战
8.6.3 行业发展趋势
8.6.4 行业发展前景
第九章 2020-2022年中国电动汽车轻量化行业发展分析
9.1 中国电动汽车轻量化行业发展综述
9.1.1 行业发展背景
9.1.2 行业发展现状
9.1.3 行业驱动因素
9.1.4 行业技术发展方向
9.1.5 行业未来发展前景
9.2 汽车轻量化材料的加工工艺分析
9.2.1 先进高强钢的加工工艺
9.2.2 铝合金的加工工艺
9.2.3 镁合金的加工工艺
9.2.4 塑料的加工艺
9.2.5 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工工艺
9.3 汽车轻量化材料的应用分析
9.3.1 铝合金材料的应用
9.3.2 镁合金材料的应用
9.3.3 钛合金材料的应用
9.3.4 高强度钢材料的应用
9.3.5 塑料和复合材料的应用
9.4 电动汽车轻量化技术分析
9.4.1 轻量化的意义
9.4.2 整车轻量化技术
9.4.3 电池轻量化技术
9.4.4 技术发展趋势
9.5 中国汽车轻量化行业项目案例分析
9.5.1 项目基本概况
9.5.2 项目可行性分析
9.5.3 项目必要性分析
9.5.4 项目投资概算
9.5.5 项目其他情况
第十章 2019-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0.1 广东文灿压铸股份有限公司
10.1.1 企业发展概况
10.1.2 经营效益分析
10.1.3 业务经营分析
10.1.4 财务状况分析
10.1.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0.1.6 公司发展战略
10.1.7 未来前景展望
10.2 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0.2.1 企业发展概况
10.2.2 经营效益分析
10.2.3 业务经营分析
10.2.4 财务状况分析
10.2.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0.2.6 公司发展战略
10.2.7 未来前景展望
10.3 安徽中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0.3.1 企业发展概况
10.3.2 经营效益分析
10.3.3 业务经营分析
10.3.4 财务状况分析
10.3.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0.3.6 公司发展战略
10.3.7 未来前景展望
10.4 天润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0.4.1 企业发展概况
10.4.2 经营效益分析
10.4.3 业务经营分析
10.4.4 财务状况分析
10.4.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0.4.6 公司发展战略
10.4.7 未来前景展望
10.5 芜湖伯特利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10.5.1 企业发展概况
10.5.2 经营效益分析
10.5.3 业务经营分析
10.5.4 财务状况分析
10.5.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0.5.6 公司发展战略
10.5.7 未来前景展望
10.6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10.6.1 企业发展概况
10.6.2 经营效益分析
10.6.3 业务经营分析
10.6.4 财务状况分析
10.6.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0.6.6 公司发展战略
10.6.7 未来前景展望
10.7 惠州市华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0.7.1 企业发展概况
10.7.2 经营效益分析
10.7.3 业务经营分析
10.7.4 财务状况分析
10.7.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0.7.6 公司发展战略
10.7.7 未来前景展望
第十一章 2023-202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1.1 “十四五”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展望
11.1.1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目标
11.1.2 新能源汽车发展空间广阔
11.1.3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遇
11.1.4 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原因
11.1.5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11.1.6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测
11.2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1.2.1 行业主要壁垒
11.2.2 行业面临挑战
11.2.3 行业面临机遇
11.2.4 行业发展趋势
11.3 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11.3.1 行业发展机遇
11.3.2 行业发展趋势
11.4 2023-202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预测分析
11.4.1 2023-202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影响因素分析
11.4.2 2023-202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相关数据的预测
图表目录
图表 新能源汽车发展演进
图表 新能源汽车电气化程度
图表 汽车零部件构成种类
图表 2017-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021年居民消费价格月度涨跌幅度
图表 2022年GDP初步核算数据
图表 2021年居民消费价格月度涨跌幅度
图表 202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2020年涨跌幅度
图表 2022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
图表 2022年居民消费价格分类别同比涨跌幅
图表 2022年居民消费价格分类别环比涨跌幅
图表 2022年居民消费价格主要数据
图表 2017-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构成
图表 2022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数与中位数
图表 2022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构成
图表 2022年全国居民收支主要数据
图表 2021年三次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重
图表 2021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速度
图表 2021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