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简介
工业机器人已然成为机器人领域的排头兵,市值预计将从2020年的766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176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8.2%。推动这一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许多制造商计划采用机器人来克服逐步显现的技能差距(尤其是在材料处理作业方面)。
出于产能提升、流程简化、工作场所安全得到优化等各种优势,服务型机器人不断得到更多新的应用。采用服务型机器人最主要的优势是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
以下是2021年,将对制造业、工业领域带来重大影响的工业机器人六大趋势。
据预计,协作机器人将是2025年之前增长最快的机器人种类。
1. 协作机器人
协作机器人也称“合作机器人”(Cobot),可在无需安全护栏的情况下,与人类工人共同实行安全作业。利用先进的传感设备、软件和末端工具,它们可以迅速发现作业范围内的任何变动并做出安全的应对。Reportlinker称,协作机器人将是2025年之前增长最快的机器人种类,原因之一是其软件使用便捷、易于编程。
2. 商用无人机
商用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包括开发能在视线之外导航的自动化系统,以及更优化的传感器、电池、轻型机体材料和有效载荷。例如,3D机器人领域已经开发出一款配备高级传感器和自动化技术的自监控式智能无人机,能够很好地应用于物流、运输、军事等场景。
3. AI机器人
AI机器人几乎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有了机械抓手、传感器、视觉系统和先进的软件,它们可以在工作的同时收集并分析周围数据,再做出实时回应和改进。随着机器人执行任务、收集更多信息,AI/机器学习所用的算法效率也会提高。目前,装备AI设备的机器人已经用于车间内的材料运送、设备清洁、库存管理等作业。
4. 自愈机器人
得益于自愈技术的发展,机器人也能对自身进行简单的修理。欧洲的一支科研团队开发了一款用软塑料制成的机器人,其中内嵌的传感光纤能够检测自身的结构损伤并刺激机器人进行自我修理,无需人类维修人员的帮助。根据RoboticsTomorrow.com的报道,“这款机器人能在损伤部位建立新的结合机构,并且无论损伤位置和范围如何,都能在几分钟到一周之间完成修理。”
5. 定制机器人
越来越多的制造商正在推出定制型工业机器人,以此满足具体的作业需求。六轴机器人颇受人们青睐,因为其作业空间更大,定制后可满足各种不同的制造应用场景。加装具有机器人控制功能的机身搭载型或固定式摄影系统后,更可实现特殊作业所需的高效精确动作。
6. 云机器人
云计算和云存储技术为机器人服务提供了平台。机器人连接至云端后,便可使用数据中心的各种功能,包括数据分析、存储、软件即服务等。
展望未来
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和编程更为方便,功能也越来越多,甚至被用于精简供应链功能。价格的降低让中小型制造企业也能负担得起工业机器人的应用。
“尤其是随着价格的下降,这些公司正在探索如何利用机器人来改善产能。”工业自动化供应企业AXControl的技术作家MarlaKeene表示,“中小型制造企业愈发认识到这种投资的许多好处,包括提高工厂的安全性能,改善质量控制,通过快速高效的生产提高客户满意度等。”
本公司出品的研究报告首先介绍了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工业机器人行业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工业机器人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工业机器人行业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工业机器人。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工业机器人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工业机器人。
报告目录
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分析与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第一章 工业机器人行业相关概念介绍
第二章 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2.1 行业发展规模及市场格局
2.1.1 全球市场规模
2.1.2 重点行业分布
2.1.3 企业竞争格局
2.1.4 未来规模预测
2.2 重点企业业务运行分析
2.2.1 企业业绩
2.2.2 企业优势
2.2.3 本土化进程
第三章 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运行分析
3.1 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供需规模
3.1.1 行业规模
3.1.2 销量规模
3.1.3 存量规模
3.1.4 产品密度
3.1.5 进出口规模
3.2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格局
3.2.1 企业梯队
3.2.2 市场主体
3.2.3 市场份额
3.2.4 外企动态
3.2.5 区域格局
第四章 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4.1 中国经济发展及产业转型需求
4.1.1 国内生产总值
4.1.2 工业运行情况
4.1.3 人口红利消退
4.1.4 产业升级需求
4.2 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相关政策
4.2.1 中国制造2025
4.2.2 行业发展意见
4.2.3 行业促进政策
4.2.4 财政支持措施
4.2.5 进口关税下调
4.3 中国工业机器人领域技术水平
4.3.1 零部件类
4.3.2 机器人本体
4.3.3 机器人集成技术
第五章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应用需求及前景预测
5.1 工业机器人市场应用分析
5.1.1 应用领域
5.1.2 行业分布
5.1.3 功能分布
5.2 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与预测
5.2.1 市场需求特点
5.2.2 应用领域展望
5.2.3 未来需求加速
5.2.4 未来需求预测
5.3 2021-202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预测
5.3.1 行业发展因素
5.3.2 销量规模预测
5.3.3 市场规模预测
第六章 工业机器人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6.1 工业机器人零部件投资机会
6.1.1 核心技术进展
6.1.2 产品进口情况
6.1.3 市场参与企业
6.1.4 企业竞争动态
6.1.5 行业盈利水平
6.1.6 企业研发项目
6.1.7 行业投资前景
6.1.8 行业投资风险
6.1.9 投资策略建议
6.2 工业机器人本体投资机会
6.2.1 行业发展现状
6.2.2 企业竞争格局
6.2.3 行业盈利水平
6.2.4 企业研发投入
6.2.5 行业投资风险
6.2.6 行业投资思路
6.2.7 潜在投资方向
6.2.8 投资策略建议
6.3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投资机会
6.3.1 行业现状特征
6.3.2 本土企业优势
6.3.3 行业盈利水平
6.3.4 市场投资难点
6.3.5 市场投资潜力
6.3.6 行业投资趋势
6.3.7 投资策略建议
第七章 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投资机会
7.1 部分行业机器人市场现状
7.1.1 部分领域市场主体
7.1.2 部分领域盈利水平
7.2 重点应用领域机会
7.2.1 汽车行业仍具发展潜力
7.2.2 其他高端装备领域机会
7.2.3 低端制造领域需求广阔
7.2.4 仓储物流领域投资潜力
第八章 工业机器人融资租赁市场投资机会
8.1 工业机器人融资租赁市场现状
8.1.1 融资租赁市场价值
8.1.2 融资租赁市场痛点
8.2 市场投资潜力及发展模式
8.2.1 融资租赁市场需求分析
8.2.2 融资租赁市场投资潜力
8.2.3 融资租赁业务发展模式
8.2.4 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
8.2.5 融资租赁市场投资风险
第九章 工业机器人行业投资动态及发展建议
9.1 工业机器人行业投资动态
9.1.1 企业并购投资情况
9.1.2 重点企业并购案例
9.2 工业机器人行业投资潜力
9.2.1 机器换人效益分析
9.2.2 行业重点突破方向
9.3 工业机器人行业企业发展建议
9.3.1 找准发展重心
9.3.2 立足本土现状
9.3.3 提升产业化水平
9.3.4 技术研发建议
第十章 投资风险提示
10.1 宏观经济下行风险
10.2 技术产业化风险
10.3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10.4 行业盈利困难风险
10.5 企业运营风险
图表目录
图表 工业机器人主要组成部分
图表 工业机器人分类方式
图表 机器人行业产业链介绍
图表 工业机器人成本构成
图表 机器人产品的价值链
图表 2003-201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走势图
图表 2012-2018年全球不同行业工业机器人销量
图表 2001-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及增速
图表 2001-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存量及增速
图表 世界部分国家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密度
图表 2013-2018年外资/本土品牌机器人市场占有率
图表 中国机器人本体市场企业占有率
图表 中国机器人本体市场本土品牌销量TOP5
图表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参与企业
图表 全国机器人产业园区分布式意图
图表 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之间关系
图表 主要企业关节型机器人产品技术水平比较
图表 主要企业SCARA型机器人技术水平比较
图表 主要企业并联型机器人技术水平比较
图表 2005-201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