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简介
2018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535.9亿元,同比增长14.4%;2019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588.7亿元,同比增长9.8%。
1.2008-2019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
2019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37.3万台,同比下降11.6%,此前6年全球机器人连续同比增长。从市场地区观察,亚洲、美洲机器人销量均同比下降13%是全球机器人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从下游行业观察,汽车、电气电子行业构成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前两大需求,分别占比28%、24%,汽车、电气电子分别同比下滑16%、17%,构成全球机器人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
图表 2008-2019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及增速情况
单位:万台
201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额达到154.8亿美元,其中亚洲销售额104.8亿美元,欧洲销售额28.6亿美元,北美地区销售额达到19.8亿美元。2019年受到中美贸易摩擦以及全球经济低迷影响,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为138亿美元,同比下降16.36%。IFR预测,全球工业机器人有望在2020年和2021年恢复,增长率分别为11.64%和10.64%。
图表 2011-2019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及增长率
2.2018-2020年中国多功能工业机器人进出口数据分析
2018年,我国多功能工业机器人进出口总量为11.82万台,2019年增长27.46%至15.07万台。
2020年1-9月,我国多功能工业机器人进出口总量继续增长,共实现进出口总量11.56万台,同比增长4.05%。
图表 2018-2020年中国多功能工业机器人进出口总量
单位:万台
2018年,我国多功能工业机器人进出口总额为83.77亿元,2019年下降8.95%至76.27亿元。
2020年1-9月,我国多功能工业机器人进出口总额有所增长,共实现进出口总额58.99亿元,同比增长1.52%。
图表 2018-2020年中国多功能工业机器人进出口总额
单位:亿元
3.2001-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
由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新世界机器人工业机器人2020》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工厂有78.3万台工业机器人在运行,增长21%。2019年,新机器人的销量仍处于高位,出货量约为14.05万台。虽与2018年相比减少9%,但仍是有史以来第三高的销售量。
图表 2001-2019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及增长率
在中国,71%的工业机器人由外国机器人公司供应,中国国内制造商主要面向国内市场需求,并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外国机器人厂商将约29%的工业机器人销往汽车行业,而中国厂商仅占12%左右。近两年中国汽车工业业务下滑,国外机器人公司业绩影响更大。
4.2021-202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测
2018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535.9亿元,同比增长14.4%;2019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588.7亿元,同比增长9.8%。
我们预计,2021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813亿元,未来五年(2021-2025)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5.80%,2025年将达到1,463亿元。
图表 2021-202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测
本公司出品的研究报告首先介绍了中国机器人行业市场发展环境、机器人行业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中国机器人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机器人行业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机器人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机器人行业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中国机器人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机器人。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机器人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机器人。
报告目录
2021-2025年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预测报告
第一章 机器人相关概述
第二章 机器人行业的产业链解析
2.1 机器人行业产业链
2.1.1 机器人产业链构成情况
2.1.2 机器人产业链价值分布
2.2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
2.2.1 产业链图解
2.2.2 核心零部件
2.2.3 本体生产商
2.2.4 系统集成商
2.3 服务机器人产业链
2.3.1 服务机器人产业链构成
2.3.2 服务机器人产业链特征
第三章 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综合分析
3.1 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分析
3.1.1 机器人产值
3.1.2 工业机器人
3.1.3 服务机器人
3.1.4 特种机器人
3.2 全球机器人市场发展特征分析
3.2.1 工业机器人发展方向
3.2.2 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
3.2.3 特种机器人智能水平
3.3 全球机器人产品创新发展分析
3.3.1 智能工厂产品布局
3.3.2 深度学习及仿人设计
3.3.3 灾后救援及深海应用
第四章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综合分析
4.1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4.1.1 产值规模分析
4.1.2 市场发展特征
4.1.3 项目投资分布
4.2 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分析
4.2.1 市场需求潜力
4.2.2 关机技术突破
4.2.3 企业扩张态势
4.3 中国服务机器人发展分析
4.3.1 市场需求规模
4.3.2 产品技术创新
4.3.3 生态系统构建
4.4 中国特种机器人发展分析
4.4.1 应用场景扩展
4.4.2 核心技术水平
4.4.3 企业布局动态
4.5 中国机器人产业区域集群发展水平
4.5.1 长三角地区
4.5.2 珠三角地区
4.5.3 京津冀地区
4.5.4 东北地区
4.5.5 中部地区
4.5.6 西部地区
第五章 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综合分析
5.1 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5.1.1 产业发展优势
5.1.2 产业产值分析
5.1.3 产业研发实力
5.1.4 产业占比分析
5.1.5 企业聚集现状
5.2 北京市亦创智能机器人创新园
5.2.1 平台打造现状
5.2.2 科研成果转化
5.2.3 园区发展目标
5.3 北京市首个跨境电商智能机器人库
5.3.1 仓库基本概况
5.3.2 运行效率分析
5.3.3 产品运送时长
5.3.4 未来发展方向
5.4 北京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分析
5.4.1 创新发展路线图
5.4.2 分类推进产业升级
5.4.3 产业支撑技术创新
5.4.4 创新发展主要措施
5.5 促进北京市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对策
5.5.1 拓宽市场渠道
5.5.2 形成品牌优势
5.5.3 优化产业链
5.5.4 建立技术联盟
第六章 北京市机器人产业细分市场发展综合分析
6.1 工业机器人发展分析
6.2 服务机器人发展分析
6.2.1 发展水平现状
6.2.2 发展必要性
6.2.3 发展前景分析
6.3 特种机器人发展分析
6.3.1 空中机器人
6.3.2 救援机器人
第七章 北京市重点机器人研究机构发展分析
7.1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7.1.1 研究所发展概况
7.1.2 机构科研实力
7.1.3 主要研究领域
7.1.4 最新科研进展
7.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
7.2.1 机构概况介绍
7.2.2 科研成果分析
7.3 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与系统高精尖创新中心
7.3.1 发展概况
7.3.2 定位目标
7.3.3 研究方向
7.4 北京理工仿生机器人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7.4.1 发展概况
7.4.2 研究方向
7.4.3 发展目标
第八章 北京市机器人产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
8.1 工业机器人领域
8.1.1 安川首钢机器人有限公司
8.1.2 机科发展科技有限公司
8.1.3 北京极智嘉科技有限公司
8.1.4 北京市赛佰特科技有限公司
8.2 服务机器人领域
8.2.1 北京钢铁侠科技有限公司
8.2.2 北京小鱼在家科技有限公司
8.2.3 北京一维弦科技有限公司
8.2.4 北京康力优蓝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8.2.5 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九章 北京市机器人产业相关政策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9.1 中国机器人产业相关政策分析
9.1.1 智能制造重点扶持
9.1.2 人工智能政策红利
9.1.3 “十三五”发展规划
9.2 北京市机器人产业扶持政策
9.2.1 关于促进北京市智能机器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的意见
9.2.2 关于促进中关村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
9.2.3 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扶持政策
9.3 北京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9.3.1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
9.3.2 北京机器人未来发展规划
附录
附录一: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附录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图表目录
图表1 根据应用场景的机器人主要分类
图表2 机器人行业产业链长度图
图表3 机器人产品的全生命周期
图表4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图
图表5 服务机器人产业链构成图
图表6 2018年全球机器人市场结构
图表7 2021-202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及增长
图表8 2021-2025年全球服务机器人销售额及增长
图表9 2021-2025年全球特种机器人销售额及增长
图表10 2018年中国机器人市场结构
图表11 2018年我国机器人领域投资项目数量分布
图表12 2021-202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及增长
图表13 2021-2025年中国服务机器人销售额及增长
图表14 2021-2025年中国特种机器人销售额及增长
图表15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主要集聚区
图表16 长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雷达图
图表17 珠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雷达图
图表18 京津冀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雷达图
图表19 东北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雷达图
图表20 中部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雷达图
图表21 西部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雷达图
图表22 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目标
图表23 北京市机器人产业主要发展方向
图表24 北京市机器人产业支撑技术创新发展
图表25 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与系统高精尖创新中心定位目标
图表26 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与系统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方向
图表27 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优势
图表28 北京人工智能相关政策
图表29 中国典型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域错位竞争态势
图表30 中国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域发展特色
图表31 机器人应用场景的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