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2021-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深度分析与产业供需格局预测研究报告
2020-12-29
  • [报告ID] 150351
  • [关键词] 人工智能行业
  • [报告名称] 2021-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深度分析与产业供需格局预测研究报告
  • [交付方式] EMS特快专递 EMAIL
  • [完成日期] 2020/12/12
  • [报告页数] 页
  • [报告字数] 字
  • [图 表 数] 个
  • [报告价格] 印刷版7500 电子版7800 印刷+电子8000
  • [传真订购]
加入收藏 文字:[    ]
报告简介

北京成为全国发展最“快”的城市。2000-2019年,我国人工智能累计申请专利数超过44万件,位居全球第一;2019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经突破500亿元。据中国信通院数据统计,2015年到2018年复合平均增长率高达54.6%,远超全球平均水平(约36%)。此外,2019年,我国以206家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位居全球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数量TOP4国家榜单榜首。这也成为了国际上更加看好未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原因之一。目前,我国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广泛,涉及的领域包括安防、金融、零售、交通、教育、医疗、制造、健康等。

2015-2019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分析

在这一大环境下,各地方政府纷纷颁布政策及发展规划推进“自家”人工智能的发展,北京、上海和深圳也是率先搭上这艘快船的三个城市。其中就企业竞争力、人才储备,资本吸引力上来看,北京均处于领先地位。

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前景

1、人工智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发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培育壮大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兴产业,“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了全国政府工作报告,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在此之后国务院也多次出台政策扶持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坚持科技引领、系统布局、市场主导、开源开放的基本原则和三步走的战略目标,部署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而且作为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应用市场,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落地迅速。人工智能有望为中国高端制造提供换道超车的机会。

2、科技新基建将带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通常是国家发挥投资杠杆作用,拉动内需的主要方式,而2019年是历史上头一次,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是我们总结的“科技新基建”首次被定性为基建的重要内容,排列顺序甚至在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传统基建类项目之前,充分表明我国未来基建投资的侧重点将更加向科技产业领域倾斜,财政资金配套将更加到位。科技新基建将带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3、人工智能是目前全球最受互联网业界和市场关注的新技术及应用

近年来,技术革新已经逐渐替代人口红利成为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最主要推动力之一。人工智能是目前全球最受互联网业界和市场关注的新技术及应用。全球主要互联网企业均在向人工智能方向转型,并大幅增加相关科研、技术和产业应用布局方面的投入。展望未来几年,人工智能将会为互联网行业带来两个重要趋势:

第一,人机交互界面转向语音化。继键盘鼠标、触摸屏之后,语音交互正在成为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掌握了新的接口才更容易掌握新的流量入口,更容易通过此入口向用户推广服务。智能音箱的兴起就与这一发展趋势密切相关。全球主要互联网、硬件及家电企业将继续通过技术升级、应用拓展和市场推广等多重手段努力争夺这个新流量入口的市场份额。

第二,人工智能拓展互联网服务场景。人工智能在后台全面支持互联网业务的发展;我们看到互联网的各个场景都开始受益于人工智能。预计未来几年里,在传统互联网应用场景(例如搜索、新闻和电商等服务)中,人工智能技术将更多地被运用,并有效地提高服务效率和产品质量。在一些新兴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则会拓展互联网服务的应用场景,带来更新的商业化模式。

4、人工智能将实现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人工智能即通过智能实现人类思维的效果,从宏观层面来看,此效果体现在智能社会与智能经济层面,即人工智能将大幅改善依赖劳动力创造的劳动密集型、简单重复性的传统经济运行模式,并依托此经济模式构建万物互联、智能协同的产业体系,打造国际领先的智能社会。从微观层面来看,人工智能将替代传统劳动,带来新式生产方式,以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进而实现企业效益提升、改善人们工作与生活。

本公司出品的研究报告首先介绍了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发展环境、人工智能行业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人工智能行业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人工智能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人工智能行业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人工智能。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人工智能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人工智能。


报告目录
2021-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深度分析与产业供需格局预测研究报告
第一章 人工智能行业概念界定及产业链分析
第二章 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2.1 国外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分析
2.1.1 国际发展状况
2.1.2 全球竞争格局
2.1.3 企业布局加快
2.1.4 各国发展动态
2.1.5 技术研发进展
2.2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规模结构
2.2.1 行业发展格局
2.2.2 企业布局加快
2.2.3 产业发展提速
2.3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生态格局分析
2.3.1 生态格局基本架构
2.3.2 基础资源支持层
2.3.3 技术实现路径层
2.3.4 应用实现路径层
2.3.5 未来生态格局展望
2.4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区域发展动态
2.4.1 哈尔滨市
2.4.2 安徽省
2.4.3 四川省
2.4.4 上海市
2.4.5 福建省
第三章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趋势及前景预测
3.1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3.1.1 行业政策机遇
3.1.2 行业发展趋势
3.1.3 技术发展趋势
3.2 行业前景预测分析
3.2.1 应用前景分析
3.2.2 行业发展前景
3.2.3 投资前景广阔
3.3 人工智能行业前景预测分析
3.3.1 行业机遇及挑战
3.3.2 市场规模预测
第四章 人工智能行业确定型投资机会评估
4.1 语音识别
4.1.1 行业基本介绍
4.1.2 市场发展状况
4.1.3 竞争格局分析
4.1.4 主要品牌分析
4.1.5 投资风险分析
4.1.6 投资策略建议
4.1.7 发展方向分析
4.2 计算机视觉
4.2.1 技术环境分析
4.2.2 市场发展状况
4.2.3 企业发展动态
4.2.4 投资风险分析
4.2.5 投资策略建议
4.2.6 投资机遇分析
4.3 智能视频分析
4.3.1 系统解决方案
4.3.2 行业应用重点
4.3.3 市场发展状况
4.3.4 市场发展格局
4.3.5 重点企业分析
4.3.6 发展策略分析
第五章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风险型投资机会评估
5.1 智能机器人
5.1.1 细分行业分析
5.1.2 市场规模分析
5.1.3 竞争格局分析
5.1.4 龙头企业分析
5.1.5 市场空间预测
5.1.6 投资热点分析
5.1.7 投资风险分析
5.1.8 投资策略建议
5.2 深度学习
5.2.1 行业基本内涵
5.2.2 行业发展状况
5.2.3 龙头企业分析
5.2.4 投资风险分析
5.2.5 投资策略建议
第六章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未来型投资机会评估
6.1 虚拟个人助理
6.1.1 基本内涵分析
6.1.2 行业应用领域
6.1.3 市场发展状况
6.1.4 竞争状况分析
6.1.5 投资策略建议
6.1.6 行业发展前景
6.2 无人驾驶汽车
6.2.1 市场发展状况
6.2.2 市场竞争格局
6.2.3 龙头企业分析
6.2.4 市场规模预测
6.2.5 投资风险分析
6.2.6 投资策略建议
6.2.7 投资前景分析
第七章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投资壁垒及风险预警
7.1 人工智能行业投资壁垒
7.1.1 资金壁垒
7.1.2 技术壁垒
7.1.3 认知壁垒
7.2 人工智能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7.2.1 技术风险
7.2.2 竞争风险
7.2.3 盈利风险
7.2.4 人才风险
7.3 人工智能行业项目运营风险预警
7.3.1 法律风险
7.3.2 商业风险
7.3.3 财务风险
7.3.4 融资风险
7.3.5 安全风险

图表目录

图表 人工智能产业链
图表 1990年VS2013年计算成本
图表 2005-2020年全球每年产生的数据总量
图表 国际互联网巨头加速布局人工智能
图表 美国脑计划预算
图表 超级计算机IBM Watson应用领域的拓展
图表 国内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
图表 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格局的三层基本架构
图表 百度大脑的存储能力
图表 技术层的运行机制
图表 专业智能阶段的AI产业格局
图表 通用智能阶段的AI产业格局
图表 人工模拟神经元试图模仿大脑行为
图表 长期依赖问题
图表 拥有“注意力”的RNN在图像识别中的成功运用
图表 模仿人类短期工作记忆的神经图灵机
图表 人工智能的十亿用户、百亿企业、千亿产业
文字:[    ] [ 打印本页 ] [ 返回顶部 ]
1.客户确定购买意向
2.签订购买合同
3.客户支付款项
4.提交资料
5.款到快递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