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简介
2019年1-12月,全国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为18.69万套,同比降低了6.1%。其中,12月份工业机器人产量最高,为2万套,同比增长了15.3%;其次是11月份,单月产量为1.61万套,同比增长了4.3%;最少是4月份,单月产量为1.29万套,同比下降了7.3%。
机器人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技术逐步成熟推动机器人产品的价格不断降低,中央及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扶持机器人产业。
行业进入壁垒很高:
竞争壁垒非常高,国际机器人巨头企业牢牢把控核心技术,除此以为资金壁垒和技术壁垒都偏高。
机器人产业目前已经进入成长期的中期:
我国已年成为全球机器人最大的需求市场,各大国外企业争相来华建厂,新进入的国内企业需要面临比较激烈的竞争。
中国机器人产业市场前景需求
一、机器人产业已上升至国家级战略层面。
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长期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发展,纷纷推出发展机器人产业的国家战略规划。中国目前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定性阶段,必须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经济发展。因此,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大力发展中国民族品牌机器人产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2014年6月,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大会上重点指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革命”正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这无疑将机器人产业发展推向国家级战略层面。
二、工业4.0下的新型制造模式。
工业4.0的主题是智能制造和智慧工厂,其核心就是构建信息物理系统,通过物联网和互联网实现物与物、机器与机器、机器与人的数据信息交流、交互,即将设备、生产线、产品、工厂、供应商、客户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建立智能工厂,实现智能生产。德国提出“工业4.0”以及美国推出的“工业互联网”都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的表现。在未来的社会,无数的机器、工厂车间与人之间都用一张大网联结起来,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大力节减制造环节的损耗。“工业4.0”将推动全球智能制造升级浪潮,实现众多行业制造模式的变革。
三、“中国制造2025”迈向工业强国蓝图。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规划的核心是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开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着力在一些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以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规划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首次出现“工业互联网”概念,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规划的切入点就是抓住智能制造抢占新一轮产业革命中的制高点。
四、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伴随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以及劳动力成本的急剧上升,我国劳动力红利时代即将结束,面临迫切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这使国内机器人产业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中国机器人密度明显低于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中国机器人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存在庞大的缺口,未来市场空间巨大,这将为我国集中资源,发展国产机器人产业提供强劲动力。
本公司出品的研究报告首先介绍了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工业机器人行业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工业机器人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工业机器人行业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工业机器人。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工业机器人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工业机器人。
报告目录
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现状分析与产业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第一章 工业机器人行业相关概念介绍
1.1 机器人的概念及分类
1.1.1 机器人的定义
1.1.2 机器人的构成情况
1.1.3 工业机器人的分类
1.2 机器人产业链构成
1.2.1 产业链介绍
1.2.2 成本构成
1.2.3 产品价值链
第二章 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2.1 行业发展规模及市场格局
2.1.1 全球市场规模
2.1.2 重点行业分布
2.1.3 企业竞争格局
2.1.4 未来规模预测
2.2 重点企业业务运行分析
2.2.1 企业业绩
2.2.2 企业优势
2.2.3 本土化进程
第三章 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运行分析
3.1 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供需规模
3.1.1 行业规模
3.1.2 销量规模
3.1.3 存量规模
3.1.4 产品密度
3.1.5 进出口规模
3.2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格局
3.2.1 企业梯队
3.2.2 市场主体
3.2.3 市场份额
3.2.4 外企动态
3.2.5 区域格局
第四章 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4.1 中国经济发展及产业转型需求
4.1.1 国内生产总值
4.1.2 工业运行情况
4.1.3 人口红利消退
4.1.4 产业升级需求
4.2 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相关政策
4.2.1 中国制造2025
4.2.2 行业发展意见
4.2.3 行业促进政策
4.2.4 财政支持措施
4.2.5 进口关税下调
4.3 中国工业机器人领域技术水平
4.3.1 零部件类
4.3.2 机器人本体
4.3.3 机器人集成技术
第五章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应用需求及前景预测
5.1 工业机器人市场应用分析
5.1.1 应用领域
5.1.2 行业分布
5.1.3 功能分布
5.2 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与预测
5.2.1 市场需求特点
5.2.2 应用领域展望
5.2.3 未来需求加速
5.2.4 未来需求预测
5.3 2020-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预测
5.3.1 行业发展因素
5.3.2 销量规模预测
5.3.3 市场规模预测
第六章 工业机器人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6.1 工业机器人零部件投资机会
6.1.1 核心技术进展
6.1.2 产品进口情况
6.1.3 市场参与企业
6.1.4 企业竞争动态
6.1.5 行业盈利水平
6.1.6 企业研发项目
6.1.7 行业投资前景
6.1.8 行业投资风险
6.1.9 投资策略建议
6.2 工业机器人本体投资机会
6.2.1 行业发展现状
6.2.2 企业竞争格局
6.2.3 行业盈利水平
6.2.4 企业研发投入
6.2.5 行业投资风险
6.2.6 行业投资思路
6.2.7 潜在投资方向
6.2.8 投资策略建议
6.3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投资机会
6.3.1 行业现状特征
6.3.2 本土企业优势
6.3.3 行业盈利水平
6.3.4 市场投资难点
6.3.5 市场投资潜力
6.3.6 行业投资趋势
6.3.7 投资策略建议
第七章 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投资机会
7.1 部分行业机器人市场现状
7.1.1 部分领域市场主体
7.1.2 部分领域盈利水平
7.2 重点应用领域机会
7.2.1 汽车行业仍具发展潜力
7.2.2 其他高端装备领域机会
7.2.3 低端制造领域需求广阔
7.2.4 仓储物流领域投资潜力
第八章 工业机器人融资租赁市场投资机会
8.1 工业机器人融资租赁市场现状
8.1.1 融资租赁市场价值
8.1.2 融资租赁市场痛点
8.2 市场投资潜力及发展模式
8.2.1 融资租赁市场需求分析
8.2.2 融资租赁市场投资潜力
8.2.3 融资租赁业务发展模式
8.2.4 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
8.2.5 融资租赁市场投资风险
第九章 工业机器人行业投资动态及发展建议
9.1 工业机器人行业投资动态
9.1.1 企业并购投资情况
9.1.2 重点企业并购案例
9.2 工业机器人行业投资潜力
9.2.1 机器换人效益分析
9.2.2 行业重点突破方向
9.3 工业机器人行业企业发展建议
9.3.1 找准发展重心
9.3.2 立足本土现状
9.3.3 提升产业化水平
9.3.4 技术研发建议
第十章 投资风险提示
10.1 宏观经济下行风险
10.2 技术产业化风险
10.3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10.4 行业盈利困难风险
10.5 企业运营风险
图表目录
图表 工业机器人主要组成部分
图表 工业机器人分类方式
图表 机器人行业产业链介绍
图表 工业机器人成本构成
图表 机器人产品的价值链
图表 2003-201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走势图
图表 2012-2018年全球不同行业工业机器人销量
图表 2001-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及增速
图表 2001-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存量及增速
图表 世界部分国家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密度
图表 2013-2018年外资/本土品牌机器人市场占有率
图表 中国机器人本体市场企业占有率
图表 中国机器人本体市场本土品牌销量TOP5
图表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参与企业
图表 全国机器人产业园区分布式意图
图表 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之间关系
图表 主要企业关节型机器人产品技术水平比较
图表 主要企业SCARA型机器人技术水平比较
图表 主要企业并联型机器人技术水平比较
图表 2005-201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