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简介
2018年北京机器人企业数量超400家,全产业收入达到100亿元左右。到2021年,北京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创新和应用示范高地。
机器人生产制造企业超50家
在机器人产业发展方面,北京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北京不但拥有清华、北理工、北航、中科院自动化所等国内知名的机器人重点科研院所,还聚集了仿生机器人与系统、机器感知与智能、机器人伺服与控制系统等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一批新型产业创新载体。
北京在机器人整机和系统集成、机器人核心产品和关键基础零部件方面均有布局。2018年,全市机器人企业数量400余家,其中生产制造企业50余家,全产业收入达到100亿元左右。
支持企业参与冬奥会等重大工程
北京市经信局正在制定《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到2021年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北京下一步将构建医疗健康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协作机器人、仓储物流机器人和关键零部件“4+1”产业发展格局。在特种机器人领域,发展警用、消防救援等特种机器人。在仓储物流机器人领域,发展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超市、无人仓储等智能仓储物流技术产品,智能拣选等智能工厂物流系统,以及立体车库、塔库等产品和解决方案。
开展服务民生领域示范应用,支持企业通过市场对接、线上线下定制服务等方式,推动服务机器人示范应用。支持企业参与2022年冬奥会以及城市副中心等重大工程。推动公共安全领域示范应用,围绕公共安全、城市应急等领域,支持企业开展警用、安防、救援等机器人示范应用。
力争明年机器人及相关产业收入超120亿元
到2021年,北京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愿景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创新和应用示范高地。涌现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培育形成3个以上产业协同创新平台。
机器人产业配套体系逐步完善,培育3至5家细分领域龙头企业,机器人及相关产业收入超过120亿元。工业机器人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服务、特种、仓储物流机器人示范应用取得新进展。
本公司出品的研究报告首先介绍了中国北京市机器人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北京市机器人行业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中国北京市机器人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北京市机器人行业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北京市机器人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北京市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北京市机器人行业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中国北京市机器人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北京市机器人。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北京市机器人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北京市机器人。
报告目录
2020-2024年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分析及产业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第一章 机器人相关概述
1.1 机器人的概念及分类
1.1.1 机器人的基本定义
1.1.2 机器人的构成情况
1.1.3 机器人的发展特点
1.1.4 机器人能力的评价标准
1.2 机器人的分类情况
1.2.1 分类方法
1.2.2 工业机器人
1.2.3 服务机器人
1.2.4 特种机器人
第二章 机器人行业的产业链解析
2.1 机器人行业产业链
2.1.1 机器人产业链构成情况
2.1.2 机器人产业链价值分布
2.2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
2.2.1 产业链图解
2.2.2 核心零部件
2.2.3 本体生产商
2.2.4 系统集成商
2.3 服务机器人产业链
2.3.1 服务机器人产业链构成
2.3.2 服务机器人产业链特征
第三章 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综合分析
3.1 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分析
3.1.1 机器人产值
3.1.2 工业机器人
3.1.3 服务机器人
3.1.4 特种机器人
3.2 全球机器人市场发展特征分析
3.2.1 工业机器人发展方向
3.2.2 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
3.2.3 特种机器人智能水平
3.3 全球机器人产品创新发展分析
3.3.1 智能工厂产品布局
3.3.2 深度学习及仿人设计
3.3.3 灾后救援及深海应用
第四章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综合分析
4.1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4.1.1 产值规模分析
4.1.2 市场发展特征
4.1.3 项目投资分布
4.2 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分析
4.2.1 市场需求潜力
4.2.2 关机技术突破
4.2.3 企业扩张态势
4.3 中国服务机器人发展分析
4.3.1 市场需求规模
4.3.2 产品技术创新
4.3.3 生态系统构建
4.4 中国特种机器人发展分析
4.4.1 应用场景扩展
4.4.2 核心技术水平
4.4.3 企业布局动态
4.5 中国机器人产业区域集群发展水平
4.5.1 长三角地区
4.5.2 珠三角地区
4.5.3 京津冀地区
4.5.4 东北地区
4.5.5 中部地区
4.5.6 西部地区
第五章 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综合分析
5.1 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5.1.1 产业发展优势
5.1.2 产业产值分析
5.1.3 产业研发实力
5.1.4 产业占比分析
5.1.5 企业聚集现状
5.2 北京市亦创智能机器人创新园
5.2.1 平台打造现状
5.2.2 科研成果转化
5.2.3 园区发展目标
5.3 北京市首个跨境电商智能机器人库
5.3.1 仓库基本概况
5.3.2 运行效率分析
5.3.3 产品运送时长
5.3.4 未来发展方向
5.4 北京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分析
5.4.1 创新发展路线图
5.4.2 分类推进产业升级
5.4.3 产业支撑技术创新
5.4.4 创新发展主要措施
5.5 促进北京市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对策
5.5.1 拓宽市场渠道
5.5.2 形成品牌优势
5.5.3 优化产业链
5.5.4 建立技术联盟
第六章 北京市机器人产业细分市场发展综合分析
6.1 工业机器人发展分析
6.2 服务机器人发展分析
6.2.1 发展水平现状
6.2.2 发展必要性
6.2.3 发展前景分析
6.3 特种机器人发展分析
6.3.1 空中机器人
6.3.2 救援机器人
第七章 北京市重点机器人研究机构发展分析
7.1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7.1.1 研究所发展概况
7.1.2 机构科研实力
7.1.3 主要研究领域
7.1.4 最新科研进展
7.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
7.2.1 机构概况介绍
7.2.2 科研成果分析
7.3 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与系统高精尖创新中心
7.3.1 发展概况
7.3.2 定位目标
7.3.3 研究方向
7.4 北京理工仿生机器人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7.4.1 发展概况
7.4.2 研究方向
7.4.3 发展目标
第八章 北京市机器人产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
8.1 工业机器人领域
8.1.1 安川首钢机器人有限公司
8.1.2 机科发展科技有限公司
8.1.3 北京极智嘉科技有限公司
8.1.4 北京市赛佰特科技有限公司
8.2 服务机器人领域
8.2.1 北京钢铁侠科技有限公司
8.2.2 北京小鱼在家科技有限公司
8.2.3 北京一维弦科技有限公司
8.2.4 北京康力优蓝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8.2.5 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九章 北京市机器人产业相关政策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9.1 中国机器人产业相关政策分析
9.1.1 智能制造重点扶持
9.1.2 人工智能政策红利
9.1.3 “十三五”发展规划
9.2 北京市机器人产业扶持政策
9.2.1 关于促进北京市智能机器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的意见
9.2.2 关于促进中关村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
9.2.3 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扶持政策
9.3 北京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9.3.1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
9.3.2 北京机器人未来发展规划
附录
附录一: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附录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图表目录
图表1 根据应用场景的机器人主要分类
图表2 机器人行业产业链长度图
图表3 机器人产品的全生命周期
图表4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图
图表5 服务机器人产业链构成图
图表6 2018年全球机器人市场结构
图表7 2020-202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及增长
图表8 2020-2024年全球服务机器人销售额及增长
图表9 2020-2024年全球特种机器人销售额及增长
图表10 2018年中国机器人市场结构
图表11 2018年我国机器人领域投资项目数量分布
图表12 2020-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及增长
图表13 2020-2024年中国服务机器人销售额及增长
图表14 2020-2024年中国特种机器人销售额及增长
图表15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主要集聚区
图表16 长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雷达图
图表17 珠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雷达图
图表18 京津冀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雷达图
图表19 东北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雷达图
图表20 中部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雷达图
图表21 西部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雷达图
图表22 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目标
图表23 北京市机器人产业主要发展方向
图表24 北京市机器人产业支撑技术创新发展
图表25 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与系统高精尖创新中心定位目标
图表26 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与系统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