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2020-2024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深度分析及产业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2020-06-20
  • [报告ID] 144112
  • [关键词] 智能制造行业
  • [报告名称] 2020-2024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深度分析及产业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交付方式] EMS特快专递 EMAIL
  • [完成日期] 2020/6/6
  • [报告页数] 页
  • [报告字数] 字
  • [图 表 数] 个
  • [报告价格] 印刷版7500 电子版7800 印刷+电子8000
  • [传真订购]
加入收藏 文字:[    ]
报告简介

智能制造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表现,它是我国制造业变革的重要方向。在全国及各省市政策推动,制造业技术转型升级等背景下,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迅速,逐渐成制造业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国家政策密集出台,政策体系成型

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等重大战略文件,为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供给。

根据《中国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我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有两大时间节点和十项重要任务。根据规划,在2025年前,我国将推进智能制造实施“两步走”战略。

各省市相继推进政策,加快行业发展

智能制造行业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在国家政策推动下,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迅速,对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带来深刻影响。各省市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加快智能制造行业将持续稳定增长,中国制造业中所起到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

试点扩围至31个省市,行业前景广阔

2018年7月,工业信息化部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推荐的通知》,公布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共有99个项目入围。从项目数量来看,2015-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数量为46个、63个、97个和99个,合计示范项目数量达到305个,涉及企业233个,远超2015年工信部提出的到2018年培育100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的规划。

从地区分布来看,截至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分布已经逐步拓展到全国31个省市。其中,山东、浙江、广东、江苏、安徽5省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成绩闪亮,项目数量在18个及以上;海南、吉林、青海、西藏4省实现了项目数量零的突破;同时,项目分布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除山东外的环渤海湾地区,试点示范项目数量增长速度不及长三角及珠三角。

智能制造是中国中长期全面提升制造业竞争实力的核心引擎,发改委等部门自2015年起启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旨在鼓励智能制造单元、智能产线及智能工厂建设。

本公司出品的研究报告首先介绍了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发展环境、智能制造行业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智能制造行业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智能制造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智能制造行业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智能制造。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智能制造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智能制造。


报告目录
2020-2024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深度分析及产业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第一章 智能制造相关概述
1.1 智能制造概念界定
1.1.1 智能制造的内涵
1.1.2 智能制造的特征
1.1.3 智能制造的模式
1.2 智能制造产业链分析
1.2.1 产业链结构
1.2.2 产业链落地顺序
1.2.3 产业链投资逻辑
1.3 智能制造的高级计划与排程(APS)
1.3.1 APS的基本概念
1.3.2 APS的必要性
1.3.3 APS的功能
1.3.4 APS的价值
1.3.5 APS发展需求分析
1.3.6 APS典型业务应用场景
1.3.7 智能制造驱动的APS发展新重点
第二章 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2.1 宏观经济环境
2.1.1 宏观经济概况
2.1.2 对外经济分析
2.1.3 工业运行情况
2.1.4 固定资产投资
2.1.5 宏观经济展望
2.2 制造业转型环境
2.2.1 制造业发展阶段分析
2.2.2 中国制造业发展新常态
2.2.3 工业4.0引领制造业变革
2.2.4 中国建设世界制造强国
2.2.5 中国制造业发展态势
2.3 社会环境
2.3.1 人口老龄化
2.3.2 劳动力水平
2.3.3 创新创业环境
2.3.4 疫情影响分析
2.4 技术环境
2.4.1 智能制造关键性技术
2.4.2 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情况
2.4.3 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发展
2.4.4 智能制造技术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中国智能制造产业的政策环境分析
3.1 产业转型政策
3.1.1 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
3.1.2 进一步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
3.1.3 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3.1.4 工业转型升级资金管理办法
3.1.5 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的意见
3.2 智能制造政策
3.2.1 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
3.2.2 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
3.2.3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计划
3.2.4 智能制造项目管理工作细则
3.2.5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3.2.6 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3.3 相关促进政策
3.3.1 两化融合政策
3.3.2 工业强基政策
3.3.3 工业互联网政策
3.3.4 制造业减税政策
3.4 中国制造2025
3.4.1 战略形势
3.4.2 战略目标
3.4.3 战略对策
3.4.4 战略重点
3.4.5 战略支撑
第四章 2018-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分析
4.1 智能制造产业国外经验借鉴
4.1.1 德国
4.1.2 美国
4.1.3 日本
4.1.4 韩国
4.2 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基础
4.2.1 制造业国际地位提升
4.2.2 科技研发投入增加
4.2.3 结构调整取得进展
4.2.4 工业能耗强度降低
4.3 2018-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态势
4.3.1 智能制造发展阶段
4.3.2 智能制造发展特征
4.3.3 智能制造发展规模
4.3.4 智能制造迈向高端
4.3.5 试点项目布局情况
4.4 智能制造的实践模式——智能工厂
4.4.1 智能工厂基本框架
4.4.2 产业布局初步显现
4.4.3 催生新业态新模式
4.4.4 企业间并购合作深化
4.4.5 工业物联网成关键抓手
4.4.6 数字化车间发展态势
4.5 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难点
4.5.1 核心技术发展难题
4.5.2 产品化能力问题
4.5.3 梯度人才培养问题
4.5.4 缺乏商业化产业基金
4.6 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4.6.1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4.6.2 加强质量和品牌建设
4.6.3 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4.6.4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4.6.5 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第五章 2018-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分析
5.1 2018-2020年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态势
5.1.1 产业集群分布
5.1.2 区域优势分析
5.1.3 产业集群规律
5.1.4 产业集群模式
5.2 2018-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区域集群发展特点
5.2.1 环渤海地区
5.2.2 长三角地区
5.2.3 珠三角地区
5.2.4 中西部地区
5.3 长三角地区智能制造产业
5.3.1 智能制造发展契机
5.3.2 上海市产业发展
5.3.3 江苏省产业发展
5.3.4 浙江省产业发展
5.3.5 安徽省产业发展
5.3.6 未来产业发展前景
5.4 珠三角地区智能制造产业
5.4.1 制造业智能化升级
5.4.2 珠三角制造业转型
5.4.3 珠三角智能制造业地位
5.4.4 重点区域市场发展水平
5.4.5 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前景
5.5 环渤海地区智能制造产业
5.5.1 北京市智能制造产业分析
5.5.2 天津市智能制造产业扶持
5.5.3 河北省智能制造产业分析
5.5.4 山东省智能制造发展成效
5.5.5 辽宁省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5.5.6 智能制造产业规划目标
5.6 中西部地区智能制造产业
5.6.1 机器人产业发展
5.6.2 河南省产业发展
5.6.3 湖北省产业发展
5.6.4 湖南省产业发展
第六章 2018-2020年中国智能装备行业发展分析
6.1 中国智能装备行业发展综述
6.1.1 行业运行特征
6.1.2 产业空间布局
6.1.3 市场竞争格局
6.1.4 项目投资动态
6.1.5 行业发展机遇
6.1.6 发展问题及对策
6.2 工业机器人
6.2.1 产业运行特征
6.2.2 产业链价值分析
6.2.3 生产规模分析
6.2.4 保有量和密度
6.2.5 销售规模分析
6.2.6 产业应用结构
6.2.7 市场竞争格局
6.2.8 竞争主体分析
6.3 高档数控机床
6.3.1 行业发展态势
6.3.2 行业技术进步
6.3.3 技术发展问题
6.3.4 产品创新成果
6.3.5 行业规划目标
6.3.6 智能化发展方向
6.4 3D打印设备
6.4.1 产业发展综述
6.4.2 市场规模状况
6.4.3 发展瓶颈及对策
6.4.4 市场发展前景
6.5 海洋工程装备
6.5.1 全球市场发展规模
6.5.2 全球市场发展格局
6.5.3 国内市场发展现状
6.5.4 国内市场分布格局
6.5.5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6.6 轨道交通装备
6.6.1 政策支持情况
6.6.2 行业总体状况
6.6.3 市场规模分析
6.6.4 对外发展情况
6.6.5 产业发展机遇
6.6.6 行业发展前景
第七章 2018-2020年中国智能产品行业发展分析
7.1 2018-2020年移动智能终端市场发展综述
7.1.1 行业发展特点
7.1.2 市场规模分析
7.1.3 5G终端发展
7.1.4 市场竞争格局
7.1.5 行业发展趋势
7.2 可穿戴设备
7.2.1 行业发展规模
7.2.2 市场需求状况
7.2.3 产品应用分析
7.2.4 区域分布格局
7.2.5 未来发展趋势
7.3 智能汽车
7.3.1 行业生命周期
7.3.2 行业发展规模
7.3.3 行业介入模式
7.3.4 商业模式分析
7.3.5 创新发展战略
7.3.6 总体发展建议
7.3.7 发展趋势分析
7.3.8 未来发展空间
7.4 无人机
7.4.1 无人机产业发展历程
7.4.2 无人机市场规模分析
7.4.3 无人机行业融资规模
7.4.4 无人机市场竞争格局
7.4.5 无人机专利申请状况
7.4.6 消费级无人机发展现状
7.4.7 无人机行业发展趋势
第八章 2018-2020年中国智能服务行业发展分析
8.1 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
8.1.1 发展服务型制造业的意义
8.1.2 服务型制造业发展现状
8.1.3 服务型制造业政策支持
8.1.4 服务型制造业发展问题
8.1.5 服务型制造业发展方向
8.2 智慧物流
8.2.1 行业技术基础
8.2.2 行业发展现状
8.2.3 市场竞争状况
8.2.4 投资并购情况
8.2.5 行业政策支持
8.2.6 行业发展机遇
8.2.7 发展路径分析
8.3 工业设计
8.3.1 产业发展阶段
8.3.2 行业发展特征
8.3.3 产业发展现状
8.3.4 产业发展集群
8.3.5 机构发展模式
8.3.6 协同创新模式
8.4 工业节能
8.4.1 产业链分析
8.4.2 行业发展分析
8.4.3 市场竞争格局
8.4.4 商业模式分析
8.5 智能检测
8.5.1 检测行业运行现状
8.5.2 智能检测行业规模
8.5.3 智能检测业发展建议
第九章 2018-2020年智能制造产业链上游电子信息产业分析
9.1 2018-2020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综述
9.1.1 电子信息对智能制造的意义
9.1.2 电子信息制造业运行规模
9.1.3 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分析
9.1.4 电子信息制造业投资情况
9.1.5 电子信息制造细分行业情况
9.1.6 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瓶颈
9.1.7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方向
9.2 集成电路
9.2.1 行业产业链条
9.2.2 行业产量规模
9.2.3 产业销售规模
9.2.4 市场区域布局
9.2.5 市场贸易状况
9.2.6 产业结构分析
9.3 传感器
9.3.1 驱动因素分析
9.3.2 行业发展规模
9.3.3 市场结构分布
9.3.4 市场发展现状
9.3.5 市场区域布局
9.3.6 市场竞争格局
9.3.7 未来发展趋势
9.4 工业软件
9.4.1 行业运行特征
9.4.2 行业产业链条
9.4.3 市场发展规模
9.4.4 市场竞争格局
9.4.5 产品格局分布
9.4.6 企业投资态势
9.4.7 行业发展对策
9.5 数据中心
9.5.1 数据中心商业模式
9.5.2 数据中心产业链条
9.5.3 数据中心市场规模
9.5.4 数据中心市场结构
9.5.5 数据中心竞争格局
9.5.6 数据中心区域分布
9.5.7 数据中心并购态势
9.5.8 数据中心发展前景
第十章 2018-2020年智能制造产业链下游应用市场分析
10.1 智慧城市
10.1.1 智慧城市产业链
10.1.2 智慧城市建设规模
10.1.3 技术支出规模分析
10.1.4 智慧城市发展指数
10.1.5 智慧城市发展特点
10.1.6 智慧城市运营主体
10.1.7 智慧城市商业模式
10.1.8 智慧城市关键领域
10.2 智能交通
10.2.1 产业发展周期
10.2.2 行业发展现状
10.2.3 项目运行情况
10.2.4 市场需求分析
10.2.5 市场分布格局
10.3 智能家居
10.3.1 行业市场规模
10.3.2 行业发展现状
10.3.3 市场主体分析
10.3.4 行业竞争结构
10.3.5 企业布局模式
10.3.6 产品运作模式
10.3.7 产品价格分析
10.3.8 用户行为分析
10.3.9 未来前景展望
10.4 智慧医疗
10.4.1 智慧医疗发展规模
10.4.2 医疗信息化规模
10.4.3 企业分布格局
10.4.4 行业投融资情况
10.4.5 投资切入点分析
10.4.6 市场前景展望
10.4.7 市场发展趋势
10.5 智慧环保
10.5.1 行业发展规模
10.5.2 细分市场分析
10.5.3 市场主体分析
10.5.4 行业运营模式
10.5.5 行业竞争格局
10.5.6 发展机遇与挑战
10.5.7 市场前景展望
10.6 智慧农业
10.6.1 农业互联网兴起
10.6.2 智慧农业市场规模
10.6.3 智慧农业技术体系
10.6.4 智慧农业投资机会
10.6.5 农业全产业链模式
10.6.6 智慧农业发展策略
10.6.7 智慧农业前景展望
第十一章 2018-2020年智能制造产业模式变革分析
11.1 智能制造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分析
11.1.1 个性化定制
11.1.2 网络协同开发
11.1.3 国际产能合作
11.2 制造业云制造模式分析
11.2.1 云制造体系结构
11.2.2 云制造发展机遇
11.2.3 云制造商业模式
11.2.4 云制造应用方向
11.2.5 发展问题及对策
11.2.6 云制造前景展望
11.3 制造业个性化定制模式分析
11.3.1 行业个性化定制趋势
11.3.2 个性化定制模式分析
11.3.3 行业个性化定制现状
11.3.4 个性化定制案例分析
11.3.5 未来市场前景分析
11.4 制造业电子商务模式分析
11.4.1 服装电商
11.4.2 家具电商
11.4.3 医药电商
11.4.4 食品电商
11.4.5 汽车电商
11.4.6 钢铁电商
第十二章 2016-2019年国内重点智能制造企业运营分析
12.1 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12.1.1 企业发展概况
12.1.2 经营效益分析
12.1.3 业务经营分析
12.1.4 财务状况分析
12.1.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2.1.6 公司发展战略
12.1.7 未来前景展望
12.2 上海海得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12.2.1 企业发展概况
12.2.2 经营效益分析
12.2.3 业务经营分析
12.2.4 财务状况分析
12.2.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2.2.6 公司发展战略
12.2.7 未来前景展望
12.3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2.3.1 企业发展概况
12.3.2 经营效益分析
12.3.3 业务经营分析
12.3.4 财务状况分析
12.3.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2.3.6 公司发展战略
12.3.7 未来前景展望
12.4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12.4.1 企业发展概况
12.4.2 经营效益分析
12.4.3 业务经营分析
12.4.4 财务状况分析
12.4.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2.4.6 未来前景展望
12.5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2.5.1 企业发展概况
12.5.2 经营效益分析
12.5.3 业务经营分析
12.5.4 财务状况分析
12.5.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2.5.6 未来前景展望
12.6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12.6.1 企业发展概况
12.6.2 经营效益分析
12.6.3 业务经营分析
12.6.4 财务状况分析
12.6.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2.6.6 公司发展战略
12.6.7 未来前景展望
12.7 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12.7.1 企业发展概况
12.7.2 经营效益分析
12.7.3 业务经营分析
12.7.4 财务状况分析
12.7.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2.7.6 未来前景展望
12.8 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2.8.1 企业发展概况
12.8.2 经营效益分析
12.8.3 业务经营分析
12.8.4 财务状况分析
12.8.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2.8.6 公司发展战略
12.8.7 未来前景展望
第十三章 2018-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投资项目案例深度解析
13.1 恒锋工具智能制造优化升级改造项目
13.1.1 项目投资背景
13.1.2 项目基本情况
13.1.3 项目投资价值
13.1.4 项目投资估算
13.1.5 项目实施规划
13.1.6 项目投资风险
13.2 科大智能智能制造、智能物流设计与调试中心建设项目
13.2.1 项目投资背景
13.2.2 项目基本情况
13.2.3 项目投资价值
13.2.4 项目经济效益
13.3 哈工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制造项目
13.3.1 项目投资背景
13.3.2 项目基本情况
13.3.3 项目投资价值
13.3.4 项目投资计划
13.3.5 项目经济效益
13.4 日播时尚智能制造研发产业园项目
13.4.1 项目投资背景
13.4.2 项目基本情况
13.4.3 项目投资价值
13.4.4 项目建设方案
13.4.5 项目投资估算
13.4.6 项目经济效益
13.4.7 项目投资风险
13.5 洲明科技中山智能制造基地项目
13.5.1 项目投资背景
13.5.2 项目基本情况
13.5.3 项目投资价值
13.5.4 项目建设方案
13.5.5 项目经济效益
第十四章 中国智能制造产业投资潜力分析
14.1 A股及新三板上市公司在智能制造行业投资动态分析
14.1.1 投资项目综述
14.1.2 投资区域分布
14.1.3 投资模式分析
14.1.4 典型投资案例
14.2 投资机遇分析
14.2.1 国家战略机遇
14.2.2 结构调整机遇
14.2.3 替代进口机遇
14.2.4 消费升级机遇
14.2.5 技术创新机遇
14.3 投资壁垒分析
14.3.1 技术能力
14.3.2 人才储备
14.3.3 资金基础
14.3.4 设计开发与集成能力
14.4 投资风险预警
14.4.1 资金风险
14.4.2 研发风险
14.4.3 产能风险
14.4.4 标准风险
14.4.5 人才风险
14.5 投资策略建议
14.5.1 纵向整合及网络化
14.5.2 价值链横向整合
14.5.3 全生命周期数字化
14.5.4 技术应用的指数式增长
第十五章 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前景预测
15.1 智能制造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15.1.1 行业发展趋势
15.1.2 创新发展路径
15.1.3 技术应用趋势
15.1.4 未来政策导向
15.2 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前景展望
15.2.1 智能制造前景乐观
15.2.2 行业盈利前景分析
15.2.3 高端智能市场前景
15.3  2020-2024年中国智能制造产业预测分析
15.3.1 2020-2024年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影响因素分析
15.3.2 2020-2024年中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预测
附录:
附录一: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
附录二: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图表目录
图表1 智能制造产业链结构
图表2 智能制造落地节奏
图表3 智能制造产业链发展顺序
图表4 2015-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5 2015-2019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图表6 2015-2019年货物进出口总额
图表7 2019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8 2019年主要商品出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9 2019年主要商品进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10 2019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金额、增长速度及其比重
图表11 2015-2019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12 2019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13 2014-2018年三次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重
图表14 2018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速度
图表15 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与运营能力
图表16 2018-2019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
图表17 2019年三次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重
图表18 2019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速度
图表19 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与运营能力
图表20 制造业变革发展阶段
图表21 2014-2019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及占GDP比重
图表22 可编程控制器(PLC)“一条龙”应用计划示范企业与示范项目
图表23 机器人控制器“一条龙”应用计划示范企业与示范项目
图表24 高精密减速器“一条龙”应用计划示范企业与示范项目
图表25 伺服电机“一条龙”应用计划示范企业与示范项目
图表26 发动机电喷系统“一条龙”应用计划示范企业与示范项目
图表27 高速动车组轴承和地铁车辆轴承“一条龙”应用计划示范企业与示范项目
图表28 存储器“一条龙”应用计划示范企业与示范项目
图表29 “中国制造2025”主要指标
文字:[    ] [ 打印本页 ] [ 返回顶部 ]
1.客户确定购买意向
2.签订购买合同
3.客户支付款项
4.提交资料
5.款到快递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