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2020-2025年数据中国建设下智慧园区分析及产业供需格局预测报告
2020-06-17
  • [报告ID] 144027
  • [关键词] 智慧园区分析
  • [报告名称] 2020-2025年数据中国建设下智慧园区分析及产业供需格局预测报告
  • [交付方式] EMS特快专递 EMAIL
  • [完成日期] 2020/6/6
  • [报告页数] 页
  • [报告字数] 字
  • [图 表 数] 个
  • [报告价格] 印刷版7500 电子版7800 印刷+电子8000
  • [传真订购]
加入收藏 文字:[    ]
报告简介

一般来讲,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对于一个园区的发展还是很重要的,不过,在这些之下,最能反映一个园区发展状况的往往是能够直观看到的园区面貌,或者说是基础设施建设。而如今,因为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园区管理正在步入“智慧”时代。

园区建设上升空间较大,需不断注入活力

目前,我国园区产业发展水平尚有上升空间。据调查,我国总体园区的产业发展与活力水平指标的平均得分率为39.17%,其中企业创新政策和信息化政策支撑水平两个二级指标的得分率分别为38.80%和32.40%;电商交易商贸总额占比达到了园区业务的一半以上。园区产业发展需要不断注入活力,企业创新和企业信息化正式活力的源泉。而在企业创新方面,除园区企业自发性形成创新氛围,推动园区产业创新外,还需相关部门加以鼓励和引导。

从智慧城市到智慧园区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加速发展,世界城市尤其是较为发达的城市,饱受"城市病"的困扰。"智慧城市"这一新兴词汇应运而生。众多发达国家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刺激经济发展和建立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目前美国、新加坡、丹麦、瑞典等国家已纷纷迈入这一试验田,中国也将北京、天津、上海等90个城市纳为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区域,着力打造智慧城市建设。

在智慧城市这一先行概念的引导之下,"智慧园区"的理念也进入了公众的视野。智慧园区是园区信息化基础上的2.0,是智慧城市的重要表现形态,其体系结构与发展模式是智慧城市在一个小区域范围内的缩影,既反应了智慧城市的主要体系模式与发展特征,又具备了一定不同于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的独特性。随着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党中央和国务院也更加注重智慧园区的建设与发展,从2012年至今,颁布了多项政策推进智慧园区的建设,国内更多的各类型园区投身于园区的智慧化建设中。

园区发展处过渡期,智慧园区地域发展格局明显

从时间维度来看,我国园区正在从传统的工业园区向新区过度,在形式上有从低级向高级,由单一向综合园区发展的趋势。尤其是经开区和高新区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内容升级,打造多产业聚集和社会服务职能,并逐步向新区方向发展。在新区阶段,商业、金融等配套服务进入园中,产业中心逐渐形成,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开始全面布局。

从空间维度来看,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东部沿海集聚、中部沿江联动、西部特色发展"的智慧园区空间格局。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以其大量的园区平台作为基础,成为全国智慧园区建设的三大聚集区;中部沿江地区借助沿江城市群的联动发展势头,大力开展智慧园区建设;西部地区凭借产业转移机遇,结合各自地域特色和园区产业发展基础,正加紧布局智慧园区建设工程。在接下来的3到5年内,中国中西部地区智慧园区建设或将来迎来全新的建设浪潮。

智慧园区将出现信息化、互动发展,管理融合三大发展趋势

基于我国智慧园区目前发展情况,未来将迎来以下主流趋势。

信息基础设施与电子政务依然是新建智慧园区建设的重点。智慧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沿着"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的方向发展,不断夯实宽带网络建设,且智慧园区建设中非常注重公共领域管理与服务,紧紧围绕公众需求,加快建设面向个人用户的社会信息服务网络,建立惠及人人的电子政务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

智慧园区建设将强化与园区产业的互动发展。一方面,智慧园区将会朝向创新化、生态化发展。未来智慧园区建设将会更加注重高新技术、生态环保型等产业的发展,融入低碳管理理念将新的技术、管理手段、管理平台与园区的创新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智慧园区建设与园区产业发展相结合。引入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智慧产业,逐步形成"智慧制造"到"智慧服务"一条龙园区产业格局。

智慧园区管理与城市化管理进一步融合。产业园区透过核心和关联产业的聚集,达到产业规模效应,人才和知识聚集,生产力提升,供应链效率提升。未来城市发展与管理可以以智慧园区建设为牵引,拉动智慧城市建设,并将智慧园区的管理职能融入到智慧城市的管理体系建设中去,实现智慧园区管理与城市化管理的高度融合,打造极具区域影响力的"智慧化"城市管理体系。

本公司出品的研究报告首先介绍了中国智慧园区行业市场发展环境、智慧园区行业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中国智慧园区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智慧园区行业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智慧园区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智慧园区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智慧园区行业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中国智慧园区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智慧园区。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智慧园区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智慧园区。

 

 


报告目录
2020-2025年数据中国建设下智慧园区分析及产业供需格局预测报告

第一章 智慧园区基本概述
1.1 智慧园区介绍
1.1.1 智慧园区概念
1.1.2 智慧园区层次
1.1.3 园区总体架构
1.1.4 园区基本内容
1.1.5 智慧园区特征
1.1.6 智慧园区功能
1.1.7 智慧园区目标
1.2 智慧园区类型
1.2.1 服务型园区
1.2.2 生产型园区
1.2.3 文化型园区
1.2.4 特殊类型园区
1.3 智慧园区的构成
1.3.1 互联园区
1.3.2 信息园区
1.3.3 感知园区
1.3.4 绿色园区
1.3.5 虚拟园区
第二章 2018-2020年中国智慧园区发展PEST环境分析
2.1 政策(Political)环境
2.1.1 国家新城镇化规划
2.1.2 智慧城市的促进意见
2.1.3 智慧园区的利好政策
2.1.4 智慧园区标准建设动态
2.2 经济(Economic)环境
2.2.1 宏观经济运行
2.2.2 对外经济分析
2.2.3 工业运行情况
2.2.4 固定资产投资
2.2.5 宏观经济展望
2.3 社会(Social)环境
2.3.1 人口规模与构成
2.3.2 居民收入水平
2.3.3 社会消费规模
2.3.4 居民消费水平
2.3.5 居民社会保障
2.3.6 城镇化发展水平
2.4 技术(Technological)环境
2.4.1 BIM建模技术
2.4.2 地理信息技术
2.4.3 互联网技术
2.4.4 5G通信技术
2.4.5 无线网络技术
2.4.6 云计算技术
2.4.7 物联网技术
2.4.8 其他技术
第三章 2018-2020年智慧园区发展背景分析
3.1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进程分析
3.1.1 智慧城市产业链分析
3.1.2 全球智慧城市数量分布
3.1.3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规模
3.1.4 中国智慧城市技术投入
3.1.5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排名
3.1.6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关键
3.1.7 中国智慧城市竞合格局
3.1.8 智慧城市PPP项目规模
3.1.9 中国智慧城市招标统计
3.1.10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建议
3.2 智慧园区与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相关性
3.2.1 园区——城市微缩版
3.2.2 园区“先行军”优势
3.2.3 智慧城市推动园区建设
3.3 中国园区信息化建设加快
3.3.1 信息化需求分析
3.3.2 信息化建设规模
3.3.3 信息化竞争格局
3.3.4 信息化建设途径
3.3.5 信息化应用系统
3.3.6 公共管理服务平台
3.3.7 信息化建设趋势
3.4 “互联网+”园区发展提速
3.4.1 发展背景分析
3.4.2 整体发展态势
3.4.3 重点发展领域
3.4.4 具体发展路径
3.4.5 企业发展对策
第四章 2018-2020年中国智慧园区发展分析
4.1 中国园区智慧化建设必要性分析
4.1.1 提升园区吸引力
4.1.2 促进可持续发展
4.1.3 助力新兴产业发展
4.1.4 信息技术创新应用
4.2 2018-2020年智慧园区运行综况
4.2.1 智慧园区建设效益分析
4.2.2 国际智慧园区发展兴起
4.2.3 国内智慧园区功能意义
4.2.4 国内智慧园区发展地位
4.2.5 中国智慧园区发展阶段
4.2.6 中国智慧园区投资规模
4.2.7 中国智慧园区建设需求
4.2.8 区域智慧园区发展布局
4.3 智慧园区竞争格局分析
4.3.1 主要建设主体
4.3.2 电商及物流企业
4.3.3 安防企业布局
4.3.4 互联网企业布局
4.3.5 方案提供商布局
4.3.6 企业合作布局动态
4.4 园区智慧化建设细分——智慧化工园区分析
4.4.1 中国化工园区发展历程
4.4.2 中国化工园区主要类型
4.4.3 智慧化工园区建设需求
4.4.4 智慧化工园区建设试点
4.4.5 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指南
4.4.6 智慧化工园区建设目标
4.5 中国智慧园区发展面临的问题
4.5.1 园区建设难点
4.5.2 配套设施缺乏
4.5.3 信息整合滞后
4.5.4 两化融合较浅
4.5.5 智能管理偏弱
4.5.6 新技术待应用
4.6 中国智慧园区发展对策及建议
4.6.1 智慧园区的实施路径
4.6.2 智慧园区建设的重点
4.6.3 智慧园区建设的关键
4.6.4 智慧园区发展对策分析
4.6.5 智慧园区产业的发展思路
4.6.6 智慧园区管理与服务建议
4.6.7 完善智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4.6.8 基于产城融合的园区发展规划
第五章 智慧园区盈利来源及建设模式分析
5.1 智慧园区盈利来源分析
5.1.1 场地费用
5.1.2 物业收入
5.1.3 增值服务
5.2 智慧园区主要的建设模式分析
5.2.1 园区管委会主导建设模式
5.2.2 运营商主导建设模式
5.2.3 各厂商主导建设模式
5.2.4 第三方公司主导建设模式
5.2.5 各种建设模式的对比
5.3 智慧园区建设的PPP融资模式
5.3.1 PPP模式发展概况
5.3.2 PPP项目投资规模
5.3.3 PPP模式应用的背景
5.3.4 PPP模式应用的关键点
5.3.5 智慧园区PPP运营的阶段
5.3.6 智慧园区PPP模式应用案例
5.4 智慧园区示范试点建设模式分析
5.4.1 智慧环保工程
5.4.2 智慧卫生工程
5.4.3 智慧交通工程
5.4.4 智慧城管工程
5.4.5 智慧招商工程
5.5 中国智慧园区服务体系分析
5.5.1 服务体系构建
5.5.2 差异化服务
5.5.3 园区服务原则
第六章 2018-2020年中国智慧园区区域布局动态
6.1 环渤海区域
6.1.1 河北省
6.1.2 辽宁省
6.1.3 山东省
6.1.4 北京市
6.2 长三角区域
6.2.1 浙江省
6.2.2 江苏省
6.2.3 江苏徐州
6.2.4 上海市
6.3 珠三角区域
6.3.1 广州市
6.3.2 深圳市
6.3.3 东莞市
6.3.4 珠海市
6.4 中部沿江区域
6.4.1 湖北省
6.4.2 湖南长沙
6.4.3 安徽省
6.5 其他区域
6.5.1 重庆市
6.5.2 德阳市
6.5.3 厦门市
第七章 2018-2020年国家级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
7.1 西安高新区
7.1.1 园区基本介绍
7.1.2 区位优势分析
7.1.3 园区建设现状
7.1.4 园区发展规划
7.1.5 布局智能产业
7.1.6 智慧安防布局
7.1.7 智慧建设经验
7.2 郑州高新区
7.2.1 园区基本介绍
7.2.2 园区发展优势
7.2.3 重点产业布局
7.2.4 布局智慧产业
7.2.5 大数据产业园
7.2.6 智慧园区布局
7.2.7 智慧园区合作
7.3 厦门高新区
7.3.1 园区基本介绍
7.3.2 园区运行现状
7.3.3 产业发展布局
7.3.4 智能应用项目
7.3.5 园区发展机遇
7.3.6 园区智慧建设
7.4 佛山高新区
7.4.1 园区发展简介
7.4.2 园区发展优势
7.4.3 重点产业布局
7.4.4 政策利好分析
7.4.5 智能产业布局
7.4.6 园区发展动态
7.5 东莞高新区
7.5.1 园区基本简介
7.5.2 园区发展历程
7.5.3 园区发展优势
7.5.4 园区重点产业
7.5.5 园区发展状况
7.5.6 园区智能服务
7.5.7 园区智能产业
7.5.8 园区政策动态
7.6 宁波高新区
7.6.1 园区基本介绍
7.6.2 园区地理位置
7.6.3 园区空间布局
7.6.4 园区科创实力
7.6.5 重点产业布局
7.6.6 园区服务水平
7.6.7 园区智能服务
第八章 2018-2020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智慧园区建设
8.1 国家经开区建设状况
8.1.1 国家经开区综合排名
8.1.2 国家经开区发展特点
8.2 苏州工业园
8.2.1 园区发展概况
8.2.2 园区发展阶段
8.2.3 创新转型升级
8.2.4 智慧园区建设
8.2.5 园区智能服务
8.2.6 未来发展规划
8.3 上海漕河泾开发区
8.3.1 园区区位分析
8.3.2 园区发展现状
8.3.3 重点产业分析
8.3.4 园区发展布局
8.3.5 智慧园区建设
8.3.6 智慧园区合作
8.4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
8.4.1 园区发展概况
8.4.2 园区发展优势
8.4.3 园区经济状况
8.4.4 园区产业集群
8.4.5 智能产业布局
8.4.6 智慧园区建设
8.4.7 智慧通信建设
8.5 深圳天安云谷产业园
8.5.1 园区发展概况
8.5.2 园区区位优势
8.5.3 园区发展特点
8.5.4 智慧园区构成
8.5.5 智慧园区运营
8.5.6 智慧园区特点
第九章 2018-2020年试点软件智慧园区建设
9.1 北京中关村软件园
9.1.1 园区发展概况
9.1.2 产业服务范围
9.1.3 园区发展实力
9.1.4 园区经济运行
9.1.5 重点产业布局
9.1.6 智慧建设需求
9.1.7 园区智慧服务
9.1.8 园区智慧动态
9.2 上海浦东软件园
9.2.1 园区发展概况
9.2.2 产业发展回顾
9.2.3 园区经济运行
9.2.4 园区重点产业
9.2.5 园区智慧布局
9.2.6 园区发展动态
9.3 深圳软件园
9.3.1 园区发展概况
9.3.2 园区产业发展
9.3.3 园区智慧动态
9.4 成都天府软件园
9.4.1 园区发展概况
9.4.2 园区交通区位
9.4.3 园区发展实力
9.4.4 园区发展特点
9.4.5 智慧园区合作
9.4.6 智慧园区布局
9.5 杭州东部软件园
9.5.1 园区发展概况
9.5.2 园区智慧动态
9.5.3 园区物业服务
9.5.4 园区科创服务
9.6 西安软件园
9.6.1 园区发展概况
9.6.2 园区发展水平
9.6.3 产业发展布局
9.6.4 产业布局动态
9.6.5 园区智慧安防
9.6.6 智慧税务服务
9.7 南京软件谷
9.7.1 园区发展概况
9.7.2 园区发展实力
9.7.3 园区功能板块
9.7.4 园区经济运行
9.7.5 园区建设状况
9.7.6 园区管理特色
9.7.7 园区智慧应用
9.7.8 智能产业布局
9.7.9 园区发展规划
9.8 厦门软件园
9.8.1 园区发展概况
9.8.2 园区发展实力
9.8.3 产业发展格局
9.8.4 园区经济运行
9.8.5 重点产业布局
9.8.6 智慧管理平台
9.9 江苏软件园
9.9.1 园区发展概况
9.9.2 园区发展优势
9.9.3 园区技术服务
9.9.4 智慧通信服务
9.9.5 园区智慧城管
9.9.6 园区发展规划
第十章 2018-2020年中国智慧园区架构设计及建设方案分析
10.1 智慧园区方案设计前提
10.1.1 目标分析
10.1.2 商业价值
10.1.3 建设需求
10.2 智慧园区顶层设计分析
10.2.1 基础设施层
10.2.2 智能感知层
10.2.3 网络通信层
10.2.4 支撑平台层
10.2.5 应用系统层
10.3 智慧园区总体架构体系
10.3.1 整体建设架构
10.3.2 典型应用覆盖
10.3.3 信息基础设施
10.3.4 智慧应用体系
10.3.5 信息资源利用体系
10.3.6 智慧园区安全体系
10.3.7 智慧园区管理体系
10.4 智慧园区的总体解决方案分析
10.4.1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特征
10.4.2 智慧园区产品设计架构
10.4.3 智慧园区结构拓扑结构
10.4.4 智慧园区实施方案分析
10.5 智慧园区基础软件平台的建设方案
10.5.1 软件平台概述
10.5.2 基础软件平台
10.5.3 通用业务平台
10.5.4 智能信息处理
10.6 智慧园区公共服务建设与运营方案
10.6.1 生产型公共服务平台
10.6.2 管理型公共服务平台
10.6.3 公共服务平台的系统架构
10.6.4 公共服务平台的运营模式
10.7 智慧园区智能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10.7.1 管理系统简介
10.7.2 管理系统特点
10.7.3 管理系统优势
10.7.4 管理功能介绍
10.8 智慧园区安防管理建设方案分析
10.8.1 整体系统设计
10.8.2 核心技术应用
10.8.3 典型应用领域
第十一章 2018-2020年智慧园区相关设计方案分析
11.1 经济开发区智慧园区建设方案
11.1.1 虚拟园区建设
11.1.2 主题园区建设
11.1.3 政务联动云
11.1.4 企业管理云
11.2 智慧酒店部分设计方案分析
11.2.1 系统架构
11.2.2 面向住店客人
11.2.3 面向会议客户
11.2.4 面向酒店营运
11.2.5 技术管理挑战
11.3 智慧小区部分设计方案分析
11.3.1 系统架构
11.3.2 面向业主
11.3.3 面向物业
11.3.4 建设挑战
第十二章 大数据在中国智慧园区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12.1 大数据产业发展综况
12.1.1 大数据技术基本内涵
12.1.2 大数据产业链结构
12.1.3 大数据技术政策环境
12.1.4 大数据总体市场规模
12.1.5 大数据交易市场规模
12.1.6 大数据百强企业统计
12.1.7 大数据产业发展重点
12.2 大数据在智慧园区中的应用价值
12.2.1 大数据在智慧园区运行的作用
12.2.2 大数据在智慧园区的应用场景
12.2.3 数字化建设是智慧园区的基础
12.2.4 大数据成园区招商决策的依据
12.3 大数据助力智慧园区平台建设
12.3.1 “智慧营销”服务平台
12.3.2 “智慧招商”管理平台
12.3.3 “智慧企服”管理平台
12.3.4 “智慧产业规划”平台
12.4 大数据在智慧园区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12.4.1 上海市北高新园区布局大数据
12.4.2 大数据在中关村软件园的应用
12.4.3 佛山高新区应用工业大数据
12.4.4 贵阳高新区应用大数据技术
12.4.5 成都市高新区建立大数据平台
12.4.6 厦门软件园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
12.4.7 衡阳高新区借力互联网及大数据
第十三章 中国智慧园区投资分析及发展趋势
13.1 中国智慧园区投资前景分析
13.1.1 空间维度分析
13.1.2 时间维度分析
13.1.3 技术维度分析
13.1.4 投资收益分析
13.1.5 需求前景分析
13.1.6 “一带一路”投资方向
13.2 智慧园区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13.2.1 整体建设趋势
13.2.2 创新发展趋势
13.2.3 网络覆盖化
13.2.4 平台集约化
13.2.5 应用智慧化
13.2.6 运营社会化
13.2.7 创新、生态化
附录
附录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图表目录
图表1 智慧园区的价值构成
图表2 智慧园区建设内容
图表3 智慧园区的目标
图表4 智慧园区的构成
图表5 互联园区
图表6 信息园区
图表7 感知园区
图表8 绿色园区
图表9 虚拟园区
图表10 2012-2019年智慧园区相关政策
图表11 2014-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12 2014-2018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图表13 2019年中国GDP核算数据
图表14 2014-2018年货物进出口总额
图表15 2018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16 2018年主要商品出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17 2018年主要商品进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18 2018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金额、增长速度及其比重
图表19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至同比增长速度
图表20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主要数据
图表21 2018-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速度
图表22 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主要数据
图表23 2014-2018年三次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重
图表24 2018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速度
图表25 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与运营能力
图表26 2018-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
图表27 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主要数据
图表28 2017年年末人口数量及构成
图表29 2018年与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数与中位数对比
图表30 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数与中位数
图表31 2018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同比增长
图表32 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数据
图表33 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月同比增速
图表34 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数据
图表35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构成
图表36 2018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构成
图表37 2019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构成
图表38 全球在建智慧城市数量
图表39 全球各地区在建智慧城市项目比例
图表40 2018-2023年中国智慧城市技术支出及增长率
图表41 2018-2023年中国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占比
图表42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指数排名TOP城市
图表43 智慧城市行业厂商类型与竞争合作格局
图表44 智慧城市PPP项目投资额
图表45 智慧城市招标统计
图表46 智慧城市招标统计(续)
图表47 2012-2018年中国园区信息化市场发展规模及增长情况
图表48 中国园区信息化市场竞争格局
图表49 安全、智慧、绿色的数字化园区正在全球兴起
图表50 2011-2018国家级开发区数量变化
图表51 智慧园区的产业链主体分析
图表52 智慧园区公司解决方案
图表53 中国化工园区的发展历程
图表54 中国现有化工园区的类型
图表55 智慧化工区是未来建设重点的原因
图表56 首批17家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创建)单位名单
图表57 2020年中国化工园区建设目标
图表58 PPP模式不同分类
图表59 PPP模式运作基本方式
图表60 管理库每月净增项目数
图表61 管理库每月净增项目投资额
图表62 2018-2019年管理库各阶段项目数月度变化
图表63 2018-2019年管理库各阶段项目投资额月度变化
图表64 智慧环保示意图
图表65 智慧卫生工程示意图
图表66 智慧交通工程示意图
图表67 智慧城管工程示意图
图表68 山东华业表面科技生态示范园整体建设运营理念
文字:[    ] [ 打印本页 ] [ 返回顶部 ]
1.客户确定购买意向
2.签订购买合同
3.客户支付款项
4.提交资料
5.款到快递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