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2020-2024年中国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分析及产业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2020-06-17
  • [报告ID] 144022
  • [关键词] 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行业
  • [报告名称] 2020-2024年中国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分析及产业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交付方式] EMS特快专递 EMAIL
  • [完成日期] 2020/6/6
  • [报告页数] 页
  • [报告字数] 字
  • [图 表 数] 个
  • [报告价格] 印刷版7500 电子版7800 印刷+电子8000
  • [传真订购]
加入收藏 文字:[    ]
报告简介

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是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是全球创新热点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过去二十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信息技术已经彻底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未来二十年,智能网联汽车将彻底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

智能网联汽车,即ICV(IntelligentConnectedVehicle),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车、路、人、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可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根据《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智能网联汽车包含了汽车智能化和汽车网联化两大技术路径,协同实现“信息感知”和“决策控制”功能。

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概况

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起步较早,各国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计划来规划智能网联汽车及智能交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开始重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国务院在2015年5月制定了明确的技术路线图:“2020年,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跨产业协同发展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创新体系,先进驾驶辅助系统自主份额达50%,网联式驾驶辅助系统装配率达10%,DA、PA整车自主份额超过40%;2025年,基本建成自主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与智慧交通体系,ADAS自主份额达60%,网联式驾驶辅助系统装配率达到30%,DA、PA、HA整车自主份额达50%以上。”

2017年6月13日,工信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征求《国家车联网产业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17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对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制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构建方法、体系框架、标准内容、近期计划等做了详细阐述。

随着国家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相关技术的日趋成熟,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进入快速发展通道。结合国外技术发展路径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实现基础性联网信息服务,主要是定位导航、车载娱乐、远程管理和紧急救援等基本功能;第二阶段实现安全预警、高宽带业务和部分自动驾驶服务;第三阶段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和全部联网。目前我国正处于第一阶段。

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据美国IHS预计,到2035年全球智能驾驶汽车销量将超过1,000万辆;到2022年全球联网汽车的市场保有量将达3.5亿台,市场占比达到24%,具有联网功能的新车销量将达到9,800万台,市场占比达94%。随着汽车联网技术的多样化和联网率的不断提升,车联网服务市场潜力将逐步释放。

2018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提出三个发展阶段,到2020年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到50%,大城市、高速公路的车用无线通信网络(LTE-V2X)覆盖率达到90%,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实现全覆盖;到203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享誉全球,并率先建成智能汽车强国。此次征求意见稿公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远高于此前中国汽车业协会预计的15%。国家顶层设计将智能网联汽车定义为战略发展方向,产业意义深远,重要性将与新能源汽车相当。

驱动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的因素包括政策支持、人工智能和通信技术发展及市场需求拉动。发改委、工信部、交通部相关规划及政策配套,使得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位处战略高度。传统汽车市场大、增长平稳,车厂亟需寻求新的盈利点,人工智能和通信技术不断升级演进,三大因素助推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

长期看,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发展最终会实现自动驾驶和车与万物互联。车联网作为汽车“五官”,可以更有效的了解汽车外部环境和内部运行状况,人工智能作为汽车“大脑”,根据信息综合判断做出决策。车联网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前提,而车联网的应用在自动驾驶时代会得到更充分发展,例如卫星导航将使用高精度地图来提高精度,自动驾驶解放了驾驶员的注意力从而可以使用更丰富的车载娱乐等。

本公司出品的研究报告首先介绍了中国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发展环境、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中国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中国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

 

 


报告目录
2020-2024年中国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分析及产业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第一章 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基本概述
1.1 智能汽车相关概念
1.1.1 车联网概念
1.1.2 互联网汽车概念
1.1.3 智能汽车概念
1.1.4 无人驾驶汽车概念
1.2 智能汽车体系架构
1.2.1 智能汽车的构造
1.2.2 智能汽车功能结构
1.2.3 智能汽车产业生态分布
1.2.4 智能汽车产业价值链
第二章 2018-2020年汽车行业发展分析
2.1 2018-2020年全球汽车工业发展态势
2.1.1 全球汽车产量现状
2.1.2 全球汽车销量分析
2.1.3 全球汽车车型分析
2.1.4 全球汽车销量预测
2.2 2018-2020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综述
2.2.1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阶段
2.2.2 2018年汽车工业运行状况
2.2.3 2019年汽车工业运行状况
2.2.4 2020年汽车工业运行状况
2.2.5 汽车工业发展机遇
2.2.6 汽车行业发展趋势
2.3 2018-2020年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发展分析
2.3.1 汽车自主品牌销售排行
2.3.2 汽车自主品牌销量对比
2.3.3 汽车自主品牌市场份额
2.3.4 汽车自主品牌发展SWOT分析
2.3.5 汽车自主品牌发展路径探析
2.4 2018-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分析
2.4.1 行业发展现状
2.4.2 行业销量规模
2.4.3 补贴初审结果
2.4.4 行业发展困境
2.4.5 行业发展建议
2.4.6 产业发展规划
2.5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2.5.1 行业发展问题
2.5.2 行业存在挑战
2.5.3 行业发展建议
2.5.4 投资发展建议
第三章 2018-2020年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3.1 政策环境
3.1.1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3.1.2 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
3.1.3 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制定
3.1.4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行动计划
3.1.5 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3.1.6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发布
3.1.7 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
3.1.8 车联网产业标准建设指南
3.2 经济环境
3.2.1 宏观经济概况
3.2.2 对外经济分析
3.2.3 工业运行情况
3.2.4 固定资产投资
3.2.5 转型升级态势
3.3 社会环境
3.3.1 基础设施建设
3.3.2 区域协调发展
3.3.3 对外开放成就
3.3.4 科技创新能力
3.4 技术环境
3.4.1 V2X通信技术
3.4.2 传感器检测
3.4.3 物联网技术
3.4.4 云计算技术
3.4.5 人工智能技术
第四章 2018-2020年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分析
4.1 智能汽车行业发展综述
4.1.1 行业生命周期
4.1.2 行业发展层次
4.1.3 行业发展背景
4.1.4 行业开发模式
4.1.5 发展核心分析
4.1.6 发展驱动因素
4.2 2018-2020年智能汽车市场分析
4.2.1 市场发展历程
4.2.2 产业战略地位
4.2.3 产业发展进展
4.2.4 示范场景分析
4.2.5 测试评价指数
4.2.6 行业实践路径
4.3 智能网联汽车商业模式分析
4.3.1 自我转化模式
4.3.2 产业联盟模式
4.3.3 新营销模式
4.3.4 新维护模式
4.3.5 新使用模式
4.4 智能网联汽车专利分析
4.4.1 智能网联汽车专利总体态势
4.4.2 不同技术类别专利申请态势
4.4.3 不同国家(地区)专利比较
4.4.4 关键传感器/硬件专利分析
4.4.5 中国智能汽车专利布局概况
4.5 智能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
4.5.1 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概述
4.5.2 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
4.5.3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估方法
4.5.4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结果
4.6 智能汽车产业化发展挑战
4.6.1 法规标准有待健全
4.6.2 产业链尚不完整
4.6.3 基础设施建设制约
4.6.4 商业模式不清晰
4.6.5 社会接受度问题
4.7 智能汽车发展对策解析
4.7.1 深化市场开放程度
4.7.2 完善行业政策法规
4.7.3 加快测试区能力建设
4.7.4 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
4.7.5 确立产品技术优势
第五章 2018-2020年无人驾驶汽车发展分析
5.1 2018-2020年无人驾驶发展综况
5.1.1 国外扶持政策
5.1.2 全球市场规模
5.1.3 产业化进展情况
5.1.4 中国示范区动态
5.1.5 市场投资动态
5.1.6 市场投资机会
5.1.7 行业发展趋势
5.2 2018-2020年无人驾驶汽车道路测试进展
5.2.1 路测牌照发放
5.2.2 试验场地发布
5.2.3 路测问题剖析
5.2.4 路测发展建议
5.3 无人驾驶汽车技术概况
5.3.1 无人驾驶汽车的技术介绍
5.3.2 无人驾驶汽车的基础设备
5.3.3 无人驾驶客车的核心技术
5.4 无人驾驶关键技术分析
5.4.1 技术研究阶段
5.4.2 环境感知技术
5.4.3 路径规划技术
5.4.4 定位导航技术
5.4.5 运动控制技术
5.5 无人驾驶产业化发展路线
5.5.1 商用车应用
5.5.2 乘用车应用
5.5.3 双驾双控并存
5.6 无人驾驶汽车发展前景及合作趋势分析
5.6.1 行业整体发展前景
5.6.2 传统车企合作趋势
第六章 2018-2020年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发展分析
6.1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组成分析
6.1.1 系统介绍
6.1.2 系统构成
6.1.3 功能分类
6.1.4 优势分析
6.2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市场分析
6.2.1 市场驱动因素
6.2.2 市场规模分析
6.2.3 产业发展现状
6.2.4 关键技术分析
6.2.5 产业发展动态
6.2.6 产业发展趋势
6.3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硬件分析
6.3.1 传感器
6.3.2 控制器
6.3.3 执行器
第七章 2018-2020年车联网(车载信息系统)发展分析
7.1 车联网基本概述
7.1.1 车联网的内涵及特点
7.1.2 车联网系统的基本架构
7.1.3 车联网产业链结构
7.1.4 车联网的互联结构体系
7.2 2018-2020年全球车联网发展态势
7.2.1 行业政策扶持
7.2.2 全球市场规模
7.2.3 车联网专利布局
7.2.4 验证示范项目建设
7.2.5 市场发展展望
7.3 2018-2020年中国车联网行业运行状况
7.3.1 行业应用分类
7.3.2 产业发展环境
7.3.3 行业发展历程
7.3.4 市场规模分析
7.3.5 企业布局状况
7.3.6 产业政策建议
7.3.7 产业发展态势
7.4 车联网技术发展态势
7.4.1 技术发展成果
7.4.2 安全技术发展
7.4.3 未来技术预见
7.4.4 技术发展问题
7.4.5 技术发展建议
7.4.6 技术未来前景
7.5 车联网商业模式分析
7.5.1 商业模式发展现状
7.5.2 车企独立运营模式
7.5.3 互联网企业独立运营模式
7.5.4 车企和互联网企业合作模式
7.5.5 行业应用服务商独立运营模式
第八章 2018-2020年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其他系统发展分析
8.1 车身控制系统发展概况
8.1.1 动力系统
8.1.2 底盘系统
8.1.3 车身系统
8.1.4 电器系统
8.2 车载电子系统发展综况
8.2.1 系统介绍
8.2.2 企业布局
8.2.3 发展前景
8.2.4 发展趋势
8.3 定位导航系统发展分析
8.3.1 高精地图发展概述
8.3.2 高精地图发展模式
8.3.3 卫星导航系统比较
8.3.4 卫星导航市场规模
8.3.5 北斗卫星导航应用情况
8.4 胎压监测系统(TPMS)发展分析
8.4.1 系统基本介绍
8.4.2 行业发展政策
8.4.3 产品功能分析
8.4.4 应用场景分析
8.4.5 行业发展机遇
8.5 智能汽车连接器市场分析
8.5.1 分类介绍
8.5.2 市场格局
8.5.3 行业壁垒
8.5.4 市场空间
第九章 5G通信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应用及影响分析
9.1 5G技术发展概况
9.1.1 5G技术内涵及特点
9.1.2 行业发展历程
9.1.3 典型应用场景
9.2 5G行业发展综况
9.2.1 5G产业链结构
9.2.2 5G产业政策环境
9.2.3 5G商用元年开启
9.2.4 5G商业模式分析
9.2.5 运营商建设规划
9.2.6 5G业务发展趋势
9.3 5G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应用状况
9.3.1 技术应用需求
9.3.2 技术应用价值
9.3.3 具体应用层面
9.3.4 应用模式分析
9.3.5 应用试点项目
9.3.6 路测应用项目
9.4 5G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应用前景
9.4.1 应用前景分析
9.4.2 应用态势分析
9.4.3 应用效益预测
第十章 2018-2020年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重点企业布局分析
10.1 中国汽车厂商布局分析
10.1.1 上汽集团
10.1.2 广汽集团
10.1.3 北汽集团
10.1.4 比亚迪
10.1.5 长安汽车
10.1.6 小鹏汽车
10.2 互联网企业布局分析
10.2.1 整体布局分析
10.2.2 谷歌
10.2.3 苹果
10.2.4 百度
10.2.5 腾讯
10.3 车企与互联网巨头合作分析
10.3.1 百度&一汽
10.3.2 阿里&上汽
10.3.3 华为&东风
10.3.4 腾讯&广汽
第十一章 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风险分析及防护体系构建
11.1 智能汽车信息安全风险来源
11.1.1 网络数据交换
11.1.2 用户不当操作
11.1.3 外部攻击风险
11.2 智能汽车信息安全风险表现
11.2.1 人身安全
11.2.2 隐私安全
11.2.3 经济损失
11.3 智能汽车安全防护探索
11.3.1 公共部门的探索
11.3.2 企业界的探索
11.4 智能汽车安全防护体系构建政府层面措施
11.4.1 出台安全技术标准
11.4.2 启动安全领域研究
11.4.3 构建漏洞发布机制
11.4.4 车险保障用户利益
11.4.5 普及相关安全知识
11.5 智能汽车安全防护体系构建企业层面措施
11.5.1 整体过程安全因素考量
11.5.2 构建网络安全系统架构
11.5.3 厂商建立黑白名单制度
11.5.4 编制详细科学使用手册
第十二章 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项目投资合作案例分析
12.1 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投资项目
12.1.1 项目投资概况
12.1.2 项目投资主体
12.1.3 项目投资标的
12.1.4 项目出资方式
12.1.5 项目投资影响
12.1.6 项目投资风险
12.2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合作项目
12.2.1 项目合作概况
12.2.2 项目合作主体
12.2.3 项目合作内容
12.2.4 项目合作影响
12.3 智能网联汽车合作开发项目
12.3.1 项目合作概况
12.3.2 项目合作主体
12.3.3 项目合作内容
12.3.4 项目合作影响
第十三章 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投资机会及风险分析
13.1 智能交通领域投资分析
13.1.1 行业投资潜力
13.1.2 行业投资机会
13.1.3 行业投资风险
13.1.4 行业投资建议
13.2 智能汽车投资机会分析
13.2.1 资本市场走向
13.2.2 行业投资机会
13.2.3 政策投资机遇
13.2.4 行业投资潜力
13.3 智能汽车投资风险预警
13.3.1 经济风险
13.3.2 政策风险
13.3.3 技术风险
第十四章 2020-2024年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14.1 全球智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
14.1.1 智能汽车战略发展趋势
14.1.2 智能汽车市场前景广阔
14.1.3 智能汽车深度融合发展
14.2 中国智能汽车行业前景展望
14.2.1 智能汽车发展机遇
14.2.2 智能汽车发展方向
14.2.3 功能领域发展潜力
14.2.4 行业未来发展主题
14.3 智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
14.3.1 广阔市场引发资本布局活跃
14.3.2 车联网测试示范进程加快
14.3.3 智能化与网联化技术加速融合
14.3.4 “5G”助推车联网全面提升
14.3.5 自动驾驶运营车优势凸显
14.4 中国智能汽车发展规划目标
14.4.1 行业需求空间
14.4.2 行业发展目标
14.4.3 未来发展重点
14.4.4 具体保障措施
14.5  2020-2024年中国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行业预测分析
14.5.1 2020-2024年中国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影响因素分析
14.5.2 2020-2024年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预测
14.5.3 2020-2024年中国车联网用户规模预测
附录
附录一:中国制造2025
附录二: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图表目录
图表1 智能汽车功能结构示意图
图表2 智能汽车三大核心系统
图表3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分布
图表4 智能网联汽车整体产业链
图表5 V2X一期应用场景
图表6 2015-2030年汽车产业价值转移预测
图表7 智能网联产业的价值微笑曲线
图表8 2013-2019年全球汽车产量统计
图表9 2013-2019年全球主要车型细分产品生产情况
图表10 2019年全球前十名汽车生产国汽车产量及变化
图表11 2019年全球主要期汽车市场销售情况
图表12 欧洲畅销A级SUV排名
图表13 2019年全球汽车销售top10
图表14 2016-2018年月度汽车销量及同比变化情况
图表15 2016-2018年月度乘用车销量及同比变化情况
图表16 2016-2018年月度商用车销量及同比变化情况
图表17 2019年中国汽车自主品牌销售排行
图表18 2018-2019年各系别乘用车市场份额比较
图表19 2011-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
图表20 2011-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
图表21 202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变化
图表22 2020年新能源汽车插混销量表现top10
图表23 2020年新能源汽车乘用车市场企业销量占比
图表24 2020年新能源汽车乘用车市场造车新势力、合资品牌、自主品牌销量占比
图表25 2020年新能源汽车合资进口品牌销售量表现top10
图表26 2020年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销量表现top10
图表27 2020年新能源汽车造车新势力销量表现
图表28 频谱发射模板要求
图表29 通用无用发射要求
图表30 2014-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31 2014-2018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图表32 2019年GDP初步核算数据
图表33 2014-2018年货物进出口总额
图表34 2018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35 2018年主要商品出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36 2018年主要商品进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37 2018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金额、增长速度及其比重
图表38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至同比增长速度
图表39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主要数据
图表40 2019年各月累计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同比增速
图表41 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分行业)
图表42 2014-2018年三次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重
图表43 2018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速度
图表44 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与运营能力
图表45 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
图表46 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主要数据
图表47 智能汽车与外部的联系
图表48 V2X通信技术的外延及技术构成
图表49 基于IEEE802.11p的DSRC技术标准
图表50 基于蜂窝技术的LTE-V技术
图表51 各类传感器优缺点
图表52 智能汽车行业发展层次
图表53 国外智能网联汽车战略规划及政策
图表54 国外典型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发展概况
图表55 全国主要测试基地(“5+2”)综合对比分析
图表56 2019年中国智能汽车指数评价结果
图表57 自我转化模式的SWOT分析
图表58 主机厂自动驾驶汽车研究进展及计划
图表59 联盟发展模式的SWOT分析
图表60 国内外主机厂及其合作伙伴
图表61 新营销模式
图表62 世界各国智能网联汽车专利申请年代分布
图表63 相关的各类IPC汇总
图表64 核心专利IPC分布年变化趋势
图表65 主要优先权国家和地区TOP10
图表66 2007-2018主要优先权国家和地区专利申请趋势
图表67 2018年图像感知方向相关专利的主要优先权国家和地区排名
图表68 2018年激光雷达相关专利的主要优先权国家和地区排名
图表69 2018年计算平台相关专利的主要优先权国家和地区排名
图表70 2018年车联网方向相关专利主要优先权国家和地区排名
图表71 2018年地图方向相关专利的主要优先权国家和地区排名
图表72 2007-2018年激光雷达专利申请数量和公开数量年度变化趋势
图表73 2007-2018年激光雷达专利全球Top5国家和地区专利年度趋势
图表74 2018年激光雷达专利全球Top10国家和地区引用量及引用率
图表75 2018年国际及国内典型激光雷达研究机构或公司专利申请趋势
图表76 2007-2018年毫米波雷达专利申请数量年度变化趋势
图表77 2007-2018年毫米波雷达专利全球Top5国家和地区专利年度趋势
图表78 2018年毫米波雷达专利全球Top10国家和地区引用量及引用率
图表79 2018年国际及国内典型毫米波雷达研究机构或公司专利申请趋势
图表80 2007-2018年车载计算平台专利申请数量年度变化趋势
图表81 2007-2018年车载计算平台专利全球Top5国家和地区专利年度趋势
图表82 2018年车载计算平台专利全球Top10国家和地区引用量及引用率
图表83 2018年国际及国内典型车载计算平台研究机构或公司专利申请趋势
图表84 2007-2018年自动驾驶地图专利申请数量年度变化趋势
图表85 2007-2018年自动驾驶地图专利全球Top5国家和地区专利申请数量年度趋势
图表86 2018年自动驾驶地图专利全球Top10国家引用量及引用率
图表87 2018年国际及国内典型自动驾驶地图研究机构或公司专利申请趋势
图表88 2019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公开专利技术构成
图表89 2019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专利公开量TOP30
图表90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
图表91 国际竞争力一二级指标权重
图表92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
图表93 各国一级指标排名
图表94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环境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
图表95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创新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
图表96 智能网联汽车辅助基础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
图表97 智能网联汽车生产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
图表98 智能网联汽车消费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
图表99 智能网联汽车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
图表100 智能网联汽车社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
图表101 2016-2018年燃油车ADAS配置装配率
图表102 不同价位燃油车ADAS配置装配率及变化趋势
图表103 国内外部分车企自动驾驶车型投放规划
图表104 奥迪A8和蔚来汽车自动驾驶系统硬件方案对比
图表105 L4级自动驾驶应用场景及代表性初创公司
图表106 平均跑多远需要一次人工接管
图表107 各级别自动驾驶落地场景及时间
图表108 2010-2019年全球自动驾驶产业投融资变化趋势
图表109 2010-2019年国外自动驾驶产业投融资变化趋势
图表110 2010-2019年中国自动驾驶产业投融资变化趋势
图表111 2019年国外自动驾驶细分领域融资金额和事件分布
图表112 2012-2019年全球激光雷达领域投融资事件趋势
图表113 2019年中国自动驾驶细分领域融资金额和事件分布
图表114 2015-2019年中国乘用车和商用车融资事件数趋势
图表115 2019年全球自动驾驶投融资额分布
图表116 2019年中国自动驾驶投融资金额分布
图表117 我国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牌照发放情况
图表118 5G网络试点城市&5G自动驾驶试验场分布图
图表119 基于5G网络的自动驾驶测试地——华北地区
图表120 基于5G网络的自动驾驶测试地——华东地区
图表121 基于5G网络的自动驾驶测试地——西南地区
图表122 无人驾驶技术
图表123 无人驾驶汽车基础设备构成
图表124 汽车安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
图表125 ADAS系统构成
图表126 提示、警示类ADAS功能
图表127 控制类ADAS功能
图表128 ADAS系统装载显著减少交通事故死亡率
图表129 中国ADAS市场规模
图表130 国内商用车企业与ADAS企业合作关系
图表131 DMS功能流程
图表132 ADAS传感器性能比较
图表133 各种ADAS传感器覆盖范围
图表134 全球ADAS巨头传感器解决方案及配套供应情况
图表135 全球ADAS系统芯片市场空间预测
图表136 电子刹车三系统性能比较
图表137 车联网系统架构
图表138 车联网的基本构成要素
图表139 车联网产业链全景图
图表140 车联网的体系架构图
图表141 国外智能网联汽车战略规划及政策(一)
图表142 国外智能网联汽车战略规划及政策(二)
图表143 2016-2018年全球车联网产业规模与增长
图表144 2019年车联网专利全球区域分布情况
图表145 各国家/地区的验证示范项目(一)
图表146 各国家/地区的验证示范项目(二)
图表147 2016-2018年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
图表148 斑马智行车载信息服务系统去APP化的产品架构
图表149 不同主机厂在流量模式上的策略
图表150 车载信息服务平台大数据分析与运营平台架构
图表151 车联网的基本价值链
图表152 智慧交通类应用商业模式
图表153 车企独立运营模式
图表154 行业应用服务商独立运营模式
图表155 2011-2018年中国车载通讯终端企业新增情况
图表156 高精地图主要特征
图表157 高精地图技术路线
图表158 主要地图供应商发展情况
图表159 全球4大卫星导航系统
图表160 2006-2019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
图表161 2012-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及预测
图表162 北斗对产业核心产值贡献率
图表163 全球汽车连接器市场份额
图表164 汽车连接器行业性能和技术壁垒
图表165 全球汽车连接器市场容量增长
文字:[    ] [ 打印本页 ] [ 返回顶部 ]
1.客户确定购买意向
2.签订购买合同
3.客户支付款项
4.提交资料
5.款到快递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