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简介
近年来,我国开始重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国务院在2015年5月制定了明确的技术路线图:“2020年,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跨产业协同发展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创新体系,先进驾驶辅助系统自主份额达50%,网联式驾驶辅助系统装配率达10%,DA、PA整车自主份额超过40%;2025年,基本建成自主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与智慧交通体系,ADAS自主份额达60%,网联式驾驶辅助系统装配率达到30%,DA、PA、HA整车自主份额达50%以上。”
2017年6月13日,工信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征求《国家车联网产业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17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对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制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构建方法、体系框架、标准内容、近期计划等做了详细阐述。
随着国家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相关技术的日趋成熟,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进入快速发展通道。结合国外技术发展路径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实现基础性联网信息服务,主要是定位导航、车载娱乐、远程管理和紧急救援等基本功能;第二阶段实现安全预警、高宽带业务和部分自动驾驶服务;第三阶段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和全部联网。目前我国正处于第一阶段。
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据美国IHS预计,到2035年全球智能驾驶汽车销量将超过1,000万辆;到2022年全球联网汽车的市场保有量将达3.5亿台,市场占比达到24%,具有联网功能的新车销量将达到9,800万台,市场占比达94%。随着汽车联网技术的多样化和联网率的不断提升,车联网服务市场潜力将逐步释放。
2018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提出三个发展阶段,到2020年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到50%,大城市、高速公路的车用无线通信网络(LTE-V2X)覆盖率达到90%,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实现全覆盖;到203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享誉全球,并率先建成智能汽车强国。此次征求意见稿公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远高于此前中国汽车业协会预计的15%。国家顶层设计将智能网联汽车定义为战略发展方向,产业意义深远,重要性将与新能源汽车相当。
驱动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的因素包括政策支持、人工智能和通信技术发展及市场需求拉动。发改委、工信部、交通部相关规划及政策配套,使得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位处战略高度。传统汽车市场大、增长平稳,车厂亟需寻求新的盈利点,人工智能和通信技术不断升级演进,三大因素助推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
长期看,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发展最终会实现自动驾驶和车与万物互联。车联网作为汽车“五官”,可以更有效的了解汽车外部环境和内部运行状况,人工智能作为汽车“大脑”,根据信息综合判断做出决策。车联网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前提,而车联网的应用在自动驾驶时代会得到更充分发展,例如卫星导航将使用高精度地图来提高精度,自动驾驶解放了驾驶员的注意力从而可以使用更丰富的车载娱乐等。
报告目录
2020-2024年中国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 产业供需格局预测研究分析报告
[交付形式]: e-mali电子版或特快专递
http://www.reporthb.com/
第一章 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基本概述
1.1 智能汽车相关概念
1.1.1 车联网概念
1.1.2 互联网汽车概念
1.1.3 智能汽车概念
1.1.4 无人驾驶汽车概念
1.2 智能汽车体系架构
1.2.1 智能汽车的构造
1.2.2 智能汽车功能结构
1.2.3 智能汽车产业生态分布
1.2.4 智能汽车产业价值链
第二章 2017-2019年汽车行业发展分析
2.1 2017-2019年全球汽车工业发展态势
2.1.1 全球汽车行业现状
2.1.2 全球汽车销量分析
2.1.3 全球汽车车型分析
2.1.4 全球汽车销量预测
2.2 2017-2019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综述
2.2.1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阶段
2.2.2 2017年汽车工业运行状况
2.2.3 2018年汽车工业运行状况
2.2.4 2019年汽车工业运行状况
2.2.5 汽车工业发展机遇
2.2.6 汽车行业发展趋势
2.3 2017-2019年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发展分析
2.3.1 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现状
2.3.2 汽车自主品牌销量对比
2.3.3 汽车自主品牌市场份额
2.3.4 汽车自主品牌发展SWOT分析
2.3.5 汽车自主品牌发展路径探析
2.4 2017-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分析
2.4.1 行业发展现状
2.4.2 行业销量规模
2.4.3 补贴初审结果
2.4.4 行业发展困境
2.4.5 行业发展建议
2.4.6 产业发展规划
2.5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2.5.1 行业发展问题
2.5.2 行业存在挑战
2.5.3 行业发展建议
2.5.4 投资发展建议
第三章 2017-2019年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3.1 政策环境
3.1.1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3.1.2 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
3.1.3 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制定
3.1.4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行动计划
3.1.5 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3.1.6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发布
3.2 经济环境
3.2.1 宏观经济概况
3.2.2 工业运行情况
3.2.3 固定资产投资
3.2.4 经济转型升级
3.2.5 宏观经济展望
3.3 社会环境
3.3.1 基础设施建设
3.3.2 区域协调发展
3.3.3 对外开放成就
3.3.4 科技创新能力
3.4 技术环境
3.4.1 V2X通信技术
3.4.2 传感器检测
3.4.3 物联网技术
3.4.4 云计算技术
3.4.5 人工智能技术
第四章 2017-2019年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分析
4.1 智能汽车行业发展综述
4.1.1 行业生命周期
4.1.2 行业发展层次
4.1.3 行业发展背景
4.1.4 行业开发模式
4.1.5 发展核心分析
4.1.6 发展驱动因素
4.2 2017-2019年智能汽车市场分析
4.2.1 市场发展历程
4.2.2 产业战略地位
4.2.3 产业发展进展
4.2.4 示范场景分析
4.2.5 测试评价指数
4.2.6 行业实践路径
4.3 智能网联汽车商业模式分析
4.3.1 自我转化模式
4.3.2 产业联盟模式
4.3.3 新营销模式
4.3.4 新维护模式
4.3.5 新使用模式
4.4 智能网联汽车专利分析
4.4.1 智能网联汽车专利总体态势
4.4.2 不同技术类别专利申请态势
4.4.3 不同国家(地区)专利比较
4.4.4 关键传感器/硬件专利分析
4.5 智能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
4.5.1 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概述
4.5.2 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
4.5.3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估方法
4.5.4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结果
4.6 智能汽车产业化发展挑战
4.6.1 法规标准有待健全
4.6.2 产业链尚不完整
4.6.3 基础设施建设制约
4.6.4 商业模式不清晰
4.6.5 社会接受度问题
4.7 智能汽车发展对策解析
4.7.1 深化市场开放程度
4.7.2 完善行业政策法规
4.7.3 加快测试区能力建设
4.7.4 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
4.7.5 确立产品技术优势
第五章 2017-2019年无人驾驶汽车发展分析
5.1 2017-2019年无人驾驶发展综况
5.1.1 国外扶持政策
5.1.2 全球市场规模
5.1.3 产业化进展情况
5.1.4 中国示范区动态
5.1.5 市场投资动态
5.1.6 市场投资机会
5.1.7 行业发展趋势
5.2 2017-2019年无人驾驶汽车道路测试进展
5.2.1 路测牌照发放
5.2.2 试验场地发布
5.2.3 路测问题剖析
5.2.4 路测发展建议
5.3 无人驾驶汽车技术概况
5.3.1 无人驾驶汽车的技术介绍
5.3.2 无人驾驶汽车的基础设备
5.3.3 无人驾驶客车的核心技术
5.4 无人驾驶关键技术分析
5.4.1 技术研究阶段
5.4.2 环境感知技术
5.4.3 路径规划技术
5.4.4 定位导航技术
5.4.5 运动控制技术
5.5 无人驾驶产业化发展路线
5.5.1 商用车应用
5.5.2 乘用车应用
5.5.3 双驾双控并存
5.6 无人驾驶汽车发展前景及合作趋势分析
5.6.1 行业整体发展前景
5.6.2 传统车企合作趋势
第六章 2017-2019年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发展分析
6.1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组成分析
6.1.1 系统介绍
6.1.2 系统构成
6.1.3 功能分类
6.1.4 优势分析
6.2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市场分析
6.2.1 市场驱动因素
6.2.2 市场规模分析
6.2.3 产业发展现状
6.2.4 关键技术分析
6.2.5 产业发展动态
6.2.6 产业发展趋势
6.3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硬件分析
6.3.1 传感器
6.3.2 控制器
6.3.3 执行器
第七章 2017-2019年车联网(车载信息系统)发展分析
7.1 车联网基本概述
7.1.1 车联网的内涵及特点
7.1.2 车联网系统的基本架构
7.1.3 车联网产业链结构
7.1.4 车联网的互联结构体系
7.2 2017-2019年全球车联网发展态势
7.2.1 行业政策扶持
7.2.2 全球市场规模
7.2.3 验证示范项目建设
7.2.4 市场发展展望
7.3 2017-2019年中国车联网行业运行状况
7.3.1 行业应用分类
7.3.2 产业发展环境
7.3.3 行业发展历程
7.3.4 市场规模分析
7.3.5 企业布局状况
7.3.6 产业政策建议
7.3.7 产业发展态势
7.4 车联网技术发展态势
7.4.1 技术发展态势
7.4.2 安全技术发展
7.4.3 未来技术预见
7.4.4 技术发展建议
7.5 车联网商业模式分析
7.5.1 商业模式发展现状
7.5.2 车企独立运营模式
7.5.3 互联网企业独立运营模式
7.5.4 车企和互联网企业合作模式
7.5.5 行业应用服务商独立运营模式
第八章 2017-2019年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其他系统发展分析
8.1 车身控制系统发展概况
8.1.1 动力系统
8.1.2 底盘系统
8.1.3 车身系统
8.1.4 电器系统
8.2 车载电子系统发展综况
8.2.1 系统介绍
8.2.2 企业布局
8.2.3 发展前景
8.2.4 发展趋势
8.3 定位导航系统发展分析
8.3.1 高精地图发展概述
8.3.2 高精地图发展模式
8.3.3 卫星导航系统比较
8.3.4 卫星导航市场规模
8.3.5 北斗卫星导航应用情况
8.4 胎压监测系统(TPMS)发展分析
8.4.1 系统基本介绍
8.4.2 行业发展政策
8.4.3 产品功能分析
8.4.4 应用场景分析
8.4.5 行业发展机遇
8.5 智能汽车连接器市场分析
8.5.1 分类介绍
8.5.2 市场格局
8.5.3 行业壁垒
8.5.4 市场空间
第九章 5G通信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应用及影响分析
9.1 5G技术发展概况
9.1.1 5G技术内涵及特点
9.1.2 行业发展历程
9.1.3 典型应用场景
9.2 5G行业发展综况
9.2.1 5G产业链结构
9.2.2 5G产业政策环境
9.2.3 5G商用元年开启
9.2.4 5G商业模式分析
9.2.5 运营商建设规划
9.2.6 5G业务发展趋势
9.3 5G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应用状况
9.3.1 技术应用需求
9.3.2 技术应用价值
9.3.3 具体应用层面
9.3.4 应用模式分析
9.3.5 应用试点项目
9.3.6 路测应用项目
9.4 5G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应用前景
9.4.1 应用前景分析
9.4.2 应用态势分析
9.4.3 应用效益预测
第十章 2017-2019年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重点企业布局分析
10.1 中国汽车厂商布局分析
10.1.1 上汽集团
10.1.2 广汽集团
10.1.3 北汽集团
10.1.4 比亚迪
10.1.5 长安汽车
10.1.6 小鹏汽车
10.2 互联网企业布局分析
10.2.1 整体布局分析
10.2.2 谷歌
10.2.3 苹果
10.2.4 百度
10.2.5 腾讯
10.3 车企与互联网巨头合作分析
10.3.1 百度&一汽
10.3.2 阿里&上汽
10.3.3 华为&东风
10.3.4 腾讯&广汽
第十一章 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风险分析及防护体系构建
11.1 智能汽车信息安全风险来源
11.1.1 网络数据交换
11.1.2 用户不当操作
11.1.3 外部攻击风险
11.2 智能汽车信息安全风险表现
11.2.1 人身安全
11.2.2 隐私安全
11.2.3 经济损失
11.3 智能汽车安全防护探索
11.3.1 公共部门的探索
11.3.2 企业界的探索
11.4 智能汽车安全防护体系构建政府层面措施
11.4.1 出台安全技术标准
11.4.2 启动安全领域研究
11.4.3 构建漏洞发布机制
11.4.4 车险保障用户利益
11.4.5 普及相关安全知识
11.5 智能汽车安全防护体系构建企业层面措施
11.5.1 整体过程安全因素考量
11.5.2 构建网络安全系统架构
11.5.3 厂商建立黑白名单制度
11.5.4 编制详细科学使用手册
第十二章 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项目投资合作案例分析
12.1 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投资项目
12.1.1 项目投资概况
12.1.2 项目投资主体
12.1.3 项目投资标的
12.1.4 项目出资方式
12.1.5 项目投资影响
12.1.6 项目投资风险
12.2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合作项目
12.2.1 项目合作概况
12.2.2 项目合作主体
12.2.3 项目合作内容
12.2.4 项目合作影响
12.3 智能网联汽车合作开发项目
12.3.1 项目合作概况
12.3.2 项目合作主体
12.3.3 项目合作内容
12.3.4 项目合作影响
第十三章 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投资机会及风险分析
13.1 智能交通领域投资分析
13.1.1 行业投资潜力
13.1.2 行业投资机会
13.1.3 行业投资风险
13.1.4 行业投资建议
13.2 智能汽车投资机会分析
13.2.1 资本市场走向
13.2.2 行业投资机会
13.2.3 政策投资机遇
13.2.4 行业投资潜力
13.3 智能汽车投资风险预警
13.3.1 经济风险
13.3.2 政策风险
13.3.3 技术风险
第十四章 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14.1 全球智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
14.1.1 智能汽车战略发展趋势
14.1.2 智能汽车市场前景广阔
14.1.3 智能汽车深度融合发展
14.2 中国智能汽车行业前景展望
14.2.1 智能汽车发展机遇
14.2.2 智能汽车发展方向
14.2.3 功能领域发展潜力
14.2.4 行业未来发展主题
14.3 智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
14.3.1 广阔市场引发资本布局活跃
14.3.2 车联网测试示范进程加快
14.3.3 智能化与网联化技术加速融合
14.3.4 “5G”助推车联网全面提升
14.3.5 自动驾驶运营车优势凸显
14.4 中国智能汽车发展规划目标
14.4.1 行业需求空间
14.4.2 行业发展目标
14.4.3 未来发展重点
14.4.4 具体保障措施
14.5 对2020-2024年中国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行业预测分析
14.5.1 2020-2024年中国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影响因素分析
14.5.2 2020-2024年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预测
14.5.3 2020-2024年中国车联网用户规模预测
附录
附录一:中国制造2025
附录二: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图表目录
图表1 智能汽车功能结构示意图
图表2 智能汽车三大核心系统
图表3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分布
图表4 智能网联汽车整体产业链
图表5 V2X一期应用场景
图表6 2015-2030年汽车产业价值转移预测
图表7 智能网联产业的价值微笑曲线
图表8 2018年世界各国汽车(分车型)产量
图表9 2015-2017年月度汽车销量及同比变化情况
图表10 2015-2017年月度乘用车销量及同比变化情况
图表11 2015-2017年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量变化情况
图表12 2015-2017年商用车月度销量变化情况
图表13 2016-2018年月度汽车销量及同比变化情况
图表14 2016-2018年月度乘用车销量及同比变化情况
图表15 2016-2018年月度商用车销量及同比变化情况
图表16 2018年自主品牌前三甲销量对比
图表17 2017-2018年长城汽车旗下品牌销量对比
图表18 2015-2018年广汽传祺和上汽乘用车销量对比
图表19 2014-2018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走势
图表20 2011-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
图表21 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
图表22 频谱发射模板要求
图表23 通用无用发射要求
图表24 2019年GDP初步核算数据
图表25 2018-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速度
图表26 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主要数据
图表27 智能汽车与外部的联系
图表28 V2X通信技术的外延及技术构成
图表29 基于IEEE802.11p的DSRC技术标准
图表30 基于蜂窝技术的LTE-V技术
图表31 各类传感器优缺点
图表32 智能汽车行业发展层次
图表33 国外智能网联汽车战略规划及政策
图表34 国外典型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发展概况
图表35 全国主要测试基地(“5+2”)综合对比分析
图表36 智能汽车测试评价结果(2018)
图表37 自我转化模式的SWOT分析
图表38 主机厂自动驾驶汽车研究进展及计划
图表39 联盟发展模式的SWOT分析
图表40 国内外主机厂及其合作伙伴
图表41 新营销模式
图表42 世界各国智能网联汽车专利申请年代分布
图表43 相关的各类IPC汇总
图表44 核心专利IPC分布年变化趋势
图表45 主要优先权国家和地区TOP10
图表46 2007-2018主要优先权国家和地区专利申请趋势
图表47 2018年图像感知方向相关专利的主要优先权国家和地区排名
图表48 2018年激光雷达相关专利的主要优先权国家和地区排名
图表49 2018年计算平台相关专利的主要优先权国家和地区排名
图表50 2018年车联网方向相关专利主要优先权国家和地区排名
图表51 2018年地图方向相关专利的主要优先权国家和地区排名
图表52 2007-2018年激光雷达专利申请数量和公开数量年度变化趋势
图表53 2007-2018年激光雷达专利全球Top5国家和地区专利年度趋势
图表54 2018年激光雷达专利全球Top10国家和地区引用量及引用率
图表55 2018年国际及国内典型激光雷达研究机构或公司专利申请趋势
图表56 2007-2018年毫米波雷达专利申请数量年度变化趋势
图表57 2007-2018年毫米波雷达专利全球Top5国家和地区专利年度趋势
图表58 2018年毫米波雷达专利全球Top10国家和地区引用量及引用率
图表59 2018年国际及国内典型毫米波雷达研究机构或公司专利申请趋势
图表60 2007-2018年车载计算平台专利申请数量年度变化趋势
图表61 2007-2018年车载计算平台专利全球Top5国家和地区专利年度趋势
图表62 2018年车载计算平台专利全球Top10国家和地区引用量及引用率
图表63 2018年国际及国内典型车载计算平台研究机构或公司专利申请趋势
图表64 2007-2018年自动驾驶地图专利申请数量年度变化趋势
图表65 2007-2018年自动驾驶地图专利全球Top5国家和地区专利申请数量年度趋势
图表66 2018年自动驾驶地图专利全球Top10国家引用量及引用率
图表67 2018年国际及国内典型自动驾驶地图研究机构或公司专利申请趋势
图表68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
图表69 国际竞争力一二级指标权重
图表70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
图表71 各国一级指标排名
图表72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环境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
图表73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创新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
图表74 智能网联汽车辅助基础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
图表75 智能网联汽车生产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
图表76 智能网联汽车消费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
图表77 智能网联汽车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
图表78 智能网联汽车社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
图表79 2016-2018年燃油车ADAS配置装配率
图表80 不同价位燃油车ADAS配置装配率及变化趋势
图表81 国内外部分车企自动驾驶车型投放规划
图表82 奥迪A8和蔚来汽车自动驾驶系统硬件方案对比
图表83 L4级自动驾驶应用场景及代表性初创公司
图表84 平均跑多远需要一次人工接管
图表85 各级别自动驾驶落地场景及时间
图表86 2013-2018年自动驾驶系统领域投融资事件统计
图表87 ADAS系统解决方案初创企业简介
图表88 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初创企业融资事件
图表89 计算芯片初创企业融资事件及估值
图表90 我国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牌照发放情况
图表91 5G网络试点城市&5G自动驾驶试验场分布图
图表92 基于5G网络的自动驾驶测试地——华北地区
图表93 基于5G网络的自动驾驶测试地——华东地区
图表94 基于5G网络的自动驾驶测试地——西南地区
图表95 无人驾驶技术
图表96 无人驾驶汽车基础设备构成
图表97 汽车安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
图表98 ADAS系统构成
图表99 提示、警示类ADAS功能
图表100 控制类ADAS功能
图表101 ADAS系统装载显著减少交通事故死亡率
图表102 中国ADAS市场规模
图表103 国内商用车企业与ADAS企业合作关系
图表104 DMS功能流程
图表105 ADAS传感器性能比较
图表106 各种ADAS传感器覆盖范围
图表107 全球ADAS巨头传感器解决方案及配套供应情况
图表108 全球ADAS系统芯片市场空间预测
图表109 电子刹车三系统性能比较
图表110 车联网系统架构
图表111 车联网的基本构成要素
图表112 车联网产业链全景图
图表113 车联网的体系架构图
图表114 国外智能网联汽车战略规划及政策(一)
图表115 国外智能网联汽车战略规划及政策(二)
图表116 2016-2018年全球车联网产业规模与增长
图表117 各国家/地区的验证示范项目(一)
图表118 各国家/地区的验证示范项目(二)
图表119 2016-2018年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
图表120 斑马智行车载信息服务系统去APP化的产品架构
图表121 不同主机厂在流量模式上的策略
图表122 车载信息服务平台大数据分析与运营平台架构
图表123 C-V2X技术演进图
图表124 车联网的基本价值链
图表125 智慧交通类应用商业模式
图表126 车企独立运营模式
图表127 行业应用服务商独立运营模式
图表128 2011-2018年中国车载通讯终端企业新增情况
图表129 高精地图主要特征
图表130 高精地图技术路线
图表131 主要地图供应商发展情况
图表132 全球4大卫星导航系统
图表133 2006-2018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及增速
图表134 2012-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及预测
图表135 北斗对产业核心产值贡献率
图表136 全球汽车连接器市场份额
图表137 汽车连接器行业性能和技术壁垒
图表138 全球汽车连接器市场容量增长
图表139 5G产业主要政策
图表140 中国移动5G建设路线图
图表141 中国联通5G终端路线图
图表142 中国电信5G建设路线图
图表143 5G助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图表144 主要互联网企业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布局
图表145 智能汽车数据收发与处理带来安全问题
图表146 黑客对智能汽车发起外部攻击的途径
图表147 智能汽车外部攻击带来的直接威胁
图表148 智能汽车形成的数据
图表149 美国公共部门在智能汽车安全领域的主要动向
图表150 国外IT企业在智能汽车安全领域的探索
图表151 主要车载系统安全保障情况
图表152 2016-2018年中国车联网领域投融资事件数量及领域占比
图表153 2016-2018年中国车联网投融资轮次情况
图表154 2016-2018年中国车联网投融资地区分布情况
图表155 成熟车联网市场各环节市场份额占比分析
图表156 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智能网联汽车重要政策
图表157 2018年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投资事件TOP10
图表158 对2020-2024年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预测
图表159 对2020-2024年中国车联网用户规模预测
图表160 2020年和2025年制造业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