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简介
近年来,全球大数据储量呈现爆炸式增长,其中中国数据产生量增长最为迅速,平均每年增长速度比全球快3%,预计到202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数据圈。
中国数据圈将受到来自物联网设备信号、元数据、娱乐相关数据、云计算和边缘计算增长的驱动,中国生产力数据和物联网数据占比将从2015年的11%增长至2025年的40%。
全球大数据储量规模爆炸式增长
随着物联网、电子商务、社会化网络的快速发展,全球大数据储量迅猛增长,成为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基础。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大数据储量为4.3ZB(相当于47.24亿个1TB容量的移动硬盘),2014年和2015年全球大数据储量分别为6.6ZB和8.6ZB。近几年全球大数据储量的增速每年都保持在40%,2016年甚至达到了87.21%的增长率。2016年和2017年全球大数据储量分别为16.1ZB和21.6ZB,2018年全球大数据储量达到33.0ZB。
预测未来几年,全球大数据储量规模也都会保持40%左右的增长率。在数据储量不断增长和应用驱动创新的推动下,大数据产业将会不断丰富商业模式,构建出多层多样的市场格局,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根据IDC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中国的数据产生量约占全球数据产生量的23%,美国的数据产生量占比约为21%,EMEA(欧洲、中东、非洲)的数据产生量占比约为30%,APJxC(日本和亚太)数据产生量占比约为18%,全球其他地区数据产生量占比约为8%。
网民规模稳步增长,中国数据产生量超过美国
当前网民增长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互联网在易转化人群和发达地区居民中的普及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下一阶段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将转向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以及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居民。目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繁荣发展,移动终端设备价格更低廉、接入互联网更方便等特性,为部分落后地区和难转化人群中的互联网推广工作提供了契机。
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普及率达59.6%,较2017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
当前,我国正在加速从数据大国向着数据强国迈进。国际数据公司IDC和数据存储公司希捷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25年,随着中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持续推进,产生的数据将超过美国。
我国产生的数据量将从2018年的约7.6ZB增至2025年的48.6ZB,数据交易迎来战略机遇期。1zettabyte大约是1万亿gigabyte,这是当今常用的测量方法。与此同时,美国2018年的数据量约为6.9ZB。到2025年,这个数字预计将达到30.6ZB。
生产力数据和物联网数据增长迅猛
预计到从2015到2025年,娱乐数据(来自数字电视、在线视频、音乐和游戏的数据)将增长7.8倍,生产力数据(大数据和元数据)和物联网数据的增长则更加迅猛,娱乐数据的占比将从46%以上下降到25%。
随着媒体和娱乐从模拟向数字转换的速度减慢,图像数据(包括非娱乐和娱乐相关内容)的增长也放缓。2015至2025年,监控、数码相机和拍照手机、扫描仪和医疗成像等非娱乐成像数据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9%,占比将从37%下降至34%。
报告目录
2020-2026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运营现状及产业发展趋势研究预测报告
[交付形式]: e-mali电子版或特快专递
http://www.reporthb.com/
第一章 视点
1.1 行业投资要点
1.2 报告研究思路
第二章 大数据行业概念界定及产业链分析
2.1 大数据行业定义及分类
2.1.1 大数据行业定义
2.1.2 大数据行业分类
2.2 大数据行业特点及模式
2.2.1 大数据技术的积极影响
2.2.2 大数据行业地位及影响
2.2.3 大数据行业发展环节
2.2.4 大数据产业发展结构
2.2.5 大数据行业商业模式
2.2.6 大数据技术应用模式
2.3 大数据产业链构成分析
2.3.1 大数据产业链结构
2.3.2 大数据产业链领域
2.3.3 产业链投资机会分析
2.3.4 产业链价值流动方向
第三章 大数据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3.1 国外大数据行业发展分析
3.1.1 产业发展变革
3.1.2 市场规模分析
3.1.3 市场竞争格局
3.1.4 产业发展特点
3.1.5 应用状况调查
3.1.6 各国政府助推
3.2 中国大数据行业运行状况
3.2.1 政策环境良好
3.2.2 市场发展阶段
3.2.3 行业发展规模
3.2.4 产业发展提速
3.2.5 竞争主体分析
3.2.6 产业聚集发展
3.3 中国大数据行业供需状况
3.3.1 行业供给结构
3.3.2 市场需求预测
3.4 中国大数据应用领域分析
3.4.1 工业领域
3.4.2 零售领域
3.4.3 旅游领域
3.4.4 医疗领域
3.4.5 金融领域
3.4.6 交通领域
3.4.7 电信领域
3.5 中国大数据行业区域格局
3.5.1 各省发展水平
3.5.2 北京市
3.5.3 天津市
3.5.4 上海市
3.5.5 广州市
3.5.6 深圳市
3.5.7 重庆市
3.5.8 贵州省
3.5.9 浙江省
3.5.10 四川省
3.5.11 河南省
第四章 中国大数据行业市场趋势及前景预测
4.1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4.1.1 总体发展趋势
4.1.2 行业发展方向
4.1.3 产业融合趋势
4.1.4 技术发展趋势
4.2 行业前景预测分析
4.2.1 行业驱动因素
4.2.2 市场前景展望
4.2.3 产业发展规划
4.3 中国大数据产业预测分析
4.3.1 影响因素分析
4.3.2 市场规模预测
第五章 大数据行业确定型投资机会评估
5.1 数据中心
5.1.1 投资价值分析
5.1.2 投资建设模式
5.1.3 市场发展规模
5.1.4 投资建设数量
5.1.5 建设分布特点
5.1.6 市场发展特点
5.1.7 盈利水平分析
5.1.8 投资建设动态
5.1.9 投资前景分析
5.1.10 投资风险及规避
5.2 云计算
5.2.1 技术基本概况
5.2.2 市场规模状况
5.2.3 市场竞争格局
5.2.4 支持促进政策
5.2.5 行业投资热度
5.2.6 行业投资风险
5.2.7 行业投资建议
5.3 物联网
5.3.1 产业基本结构
5.3.2 产业生命周期
5.3.3 市场规模分析
5.3.4 主要商业模式
5.3.5 支持促进政策
5.3.6 行业投资热度
5.3.7 投资壁垒分析
5.3.8 投资策略建议
第六章 中国大数据行业风险型投资机会评估
6.1 数据挖掘市场
6.1.1 数据挖掘内涵
6.1.2 数据挖掘层次
6.1.3 产生发展阶段
6.1.4 市场发展模式
6.1.5 竞争格局分析
6.1.6 企业应用案例
6.1.7 应用前景分析
6.1.8 发展问题分析
6.1.9 投资策略建议
6.1.10 行业发展趋势
6.2 数据交易市场
6.2.1 交易市场构成
6.2.2 交易类型分析
6.2.3 市场定价方式
6.2.4 市场发展阶段
6.2.5 交易市场规模
6.2.6 细分市场状况
6.2.7 交易平台发展
6.2.8 投资风险分析
6.2.9 投资策略建议
6.2.10 发展趋势分析
第七章 中国大数据行业未来型投资机会评估
7.1 数据分析软件
7.1.1 行业基本概述
7.1.2 市场发展规模
7.1.3 重点企业分析
7.1.4 行业投资动态
7.1.5 投资策略建议
7.1.6 行业发展趋势
7.1.7 应用案例分析
7.2 数据库软件行业
7.2.1 技术基本概况
7.2.2 市场规模状况
7.2.3 市场竞争格局
7.2.4 融资动态分析
7.2.5 市场发展态势
7.2.6 系统应用风险
7.2.7 系统安全策略
7.3 数据服务行业
7.3.1 行业发展特性
7.3.2 产业链分析
7.3.3 行业发展状况
7.3.4 发展模式分析
7.3.5 行业发展问题
7.3.6 行业发展对策
第八章 中国大数据行业投资壁垒及风险预警
8.1 大数据行业投资壁垒
8.1.1 政策壁垒
8.1.2 技术壁垒
8.1.3 数据壁垒
8.2 大数据行业投资内部风险预警
8.2.1 技术风险
8.2.2 体系风险
8.2.3 资源风险
8.2.4 成本风险
8.2.5 盈利风险
8.2.6 人才风险
8.3 大数据行业项目运营风险预警
8.3.1 法律风险
8.3.2 管控风险
8.3.3 安全风险
8.3.4 项目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