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中国军用航空发动机行业发展状况
2016-11-25 来源: 文字:[    ]

    我国的航空发动机工业起步较晚,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直以仿制和改进前苏联的发动机为主。1956年,第一台涡喷-5发动机在沈阳航空发动机厂仿制成功,标志着我国航空发动机工业已从制造活塞式发动机时代发展到了喷气式发动机的时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可以批量生产喷气式发动机的国家之一。2002年,第一台走完自行研制全过程的航空发动机涡喷-14(又称“昆仑”)定型成功,标志着我国航空发动机工业从“改进仿制”进入“自行研制”的新阶段,也使中国成为继美、俄、英、法后第五个能够独立研制航空发动机的国家。

图表 113 我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编辑整理

    涡扇-10(又称“太行”)发动机是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大推力、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主要用于装备国产歼-11B重型战斗机,在我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历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太行”发动机还不能满足我国空军对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全部需求,而且在量产过程中存在质量不稳定、可靠性不足等问题,致使中国战机仍然严重依赖俄罗斯进口发动机。俄罗斯发动机生产商土星科研生产联合体认为,中国目前还不具备大批量生产高性能军用航空发动机的能力,至少到2019年之前它仍然是歼-10等国产战机的主要发动机供应商。

图表 114 国产军用航空发动机主要型号

 

资料来源:编辑整理

   从性能指标方面来看,我国航空发动机的技术差距十分明显。20世纪初第一台国产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太行”的性能指标与19世纪80年代美国GE公司的F110基本相当。当80年代的美军F-15和F-16战机已经开始装配推重比达到8的F-110发动机时,我国还停留在落后的涡轮喷气式发动机,中美航空发动机的技术差距至少在30年以上。通过比较和总结美国等航空发动机制造强国的经验可以得出,研发体制落后、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我国航空发动机发展的两大主要因素。

文字:[    ]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